-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温医微免教研室 夏克栋 专性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分两类        厌氧芽胞梭菌(G+)          无芽胞厌氧菌(G+、G-)  G+,可形成芽胞的大杆菌,大于菌体  抵抗力强  主要分布在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中  芽胞发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和酶引起人、 动物疾病  芽胞形态、在菌体中的位置互不相同,鉴别菌种有意义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       (Clostridium)     介绍三类: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破伤风) (肉毒病)  (气性坏疽) 破伤风梭菌(C.tetani) (一)生物学性状 菌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 有芽胞,呈正圆,位于顶端,整个菌体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点 G+,专性厌氧菌 有溶血现象 (一)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强 耐受煮沸60min,干热100℃ 1h可被破坏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繁殖体与其他细菌相似 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 经伤口感染人体,局部繁殖,不扩散到血流 1、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是本菌生长繁殖和致病的重要条件): 伤口深而窄(如刺伤) 混有泥土和异物,或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凝血块较多 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2、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        病菌产生的外毒素       即: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痉挛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属神经毒素  毒性极强,不耐热,可被胃蛋白酶破坏  对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有免疫原性,可产生抗毒素  可制备类毒素 3、致病机理 正常传导 毒素作用       神经冲动传入                                                      2                                                                                                                       1                                                                                               2                                                                                                                                                         毒素作用位点                                                                                      1.运动神经元                   2.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3.致病过程 侵入伤口,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               细菌仅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                       破伤风(牙关禁闭,苦笑面容,角弓              反张),早期表现流口水、出汗、激动            破伤风潜伏期可从几天至几周,与原发感染的部位距中枢神经系统的长短有关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左上:牙关紧闭 左下及右上:       角弓反张 三、免疫性 体液免疫——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少量毒素不足以引起免疫 破伤风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毒素与CNS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则抗毒素不能发生中和作用)---------及早治疗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主动、被动 四、微生物检查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一般不进行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厌氧培养  防治原则:一旦发病,疗效不佳,预防较重要 清创: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紧急预防和治疗:早期足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注意皮试                     和抗生素  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百白破三联疫苗         免疫程序:3、4、5月     3次                    2、7岁加强    2次                   特殊情况      1次 产气荚膜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62∕T 3175-2019 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基技术规程.pdf VIP
-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21套(最全).doc VIP
- 2025年《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要点 .pdf VIP
- TCEPCA《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现场系统调试技术规范》.docx VIP
- DB14T3520-2025水土保持梯田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 GB50607-2010:高炉喷吹煤粉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AQ 2003-2018 轧钢安全规程(正式版).docx VIP
- SMT工艺能力单元6--掌握贴片设备和贴片工艺.pptx VIP
- 15D502 等电位联结安装.pdf VIP
- 就业社会政策..ppt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