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葫芦大师马耀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雕刻葫芦大师马耀良:老马伏枥,志在千里 (作者: 金芬 韩钧) 提交者: co2 日期: 2/17 15:45 阅读: 5 来源:中穆网 摘要:   马耀良,男,回族,1927年生,临夏市人,初中文化,民间雕刻艺人。1993年入选《中国民间名人录》;1997年被甘肃省二轻局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被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评选为甘肃省工艺美术特级大师。2008年5月被确定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我从10几岁开始就雕刻葫芦,那时候每看完一折戏,就把戏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刻在葫芦上,当时由于家境贫寒,以此来养家糊口。‘好家’们用它装上蟋蟀反复摩娑玩赏,古色古香,别有情趣。那时候葫芦也不值钱,一个才买几块钱,现在刻得好一点的能买到几千元。我的《水浒·一百单八将》被一位台湾客人带到华盛顿后听说卖了40多万元。这几年,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及国内的许多客商专门前来订购我的作品。但现在自己上了年纪,身体不行,眼睛也不行,基本上已经不再雕刻了,好在咱们州上对雕刻葫芦业已经开始重视,它的地位提升了,并且也有不少雕刻新秀出现,我很高兴。” Tag: 临夏 葫芦 葫芦客 马耀良 针刻 微雕   ?马耀良,男,回族,1927年生,临夏市人,初中文化,民间雕刻艺人。1993年入选《中国民间名人录》;1997年被甘肃省二轻局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被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评选为甘肃省工艺美术特级大师。2008年5月被确定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我从10几岁开始就雕刻葫芦,那时候每看完一折戏,就把戏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刻在葫芦上,当时由于家境贫寒,以此来养家糊口。‘好家’们用它装上蟋蟀反复摩娑玩赏,古色古香,别有情趣。那时候葫芦也不值钱,一个才买几块钱,现在刻得好一点的能买到几千元。我的《水浒·一百单八将》被一位台湾客人带到华盛顿后听说卖了40多万元。这几年,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及国内的许多客商专门前来订购我的作品。但现在自己上了年纪,身体不行,眼睛也不行,基本上已经不再雕刻了,好在咱们州上对雕刻葫芦业已经开始重视,它的地位提升了,并且也有不少雕刻新秀出现,我很高兴。” 葫芦文化源远流长   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在植物学上属于葫芦科,在我国葫芦的种植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浙江佘姚母渡遗址发现七千年的葫芦及种子。《诗经·大雅》记载:“锦锦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说人类出自葫芦。中国先祖认为人的一生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指葫芦。   铁捌李、张果老、麻姑、寿星南极仙翁、济公等仙界神人皆携“宝葫芦”为法器,挂在腰间,驱邪逐鬼、镇压五毒。葫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广泛,水器、酒器、药壶、虫具、黎族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葫芦舟等。   葫芦与“福禄”谐音,其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连起来即为“福禄万代”。枝叫繁茂、多果的藤蔓与多籽的葫芦表示“子孙万代、繁茂吉祥”,一直被民间视为子孙满堂的象征,长寿圆满的吉祥物。   据资料,原始社会至汉代为葫芦的种植食用期。宋代后,盘中菜肴的葫芦经简单雕刻加工,渐渐演化为精神用品。明朝一本名叫《五杂俎》的书上,就记载着“葫芦雕乃皇家贡品”。到了清朝,雕刻葫芦工艺臻于鼎盛,皇室视葫芦雕为珍品,常用之馈赠来使,赏赐下臣,达官显贵、绅士富商争相玩赏珍藏。艺人们经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及工艺完善,至明、清时雕刻葫芦已成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独立门派的手艺行当。   临夏雕刻葫芦是葫芦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堪称“临夏一绝”,最早源于金城(兰州),其主要种类有“大葫芦”、“鸡蛋葫芦”、“疙瘩葫芦”、“腰葫芦”(蚂蚁葫芦)、“扁圆葫芦”、“长柄葫芦”等。普遍的雕刻形式是在葫芦根部和柄部两头刻有圆圈,或单圈或复圈。在圆圈上刻有规矩、对称的几何形和弧形的花边。葫芦中部留有四大圆圈或空白面等,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刻入画面,供人们欣赏。表现题材多为中国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唐诗宋词等。较多的取材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封神演义》、古典戏剧也是取之不竭的题材。雕刻葫芦集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山水图案继承中国画的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等各种传统技法。构图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以高远法、平远法为主。画面或分割表现或通体连贯,一般以“繁”“微”“细”为佳作。2006年,临夏雕刻葫芦被列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潜心钻研终成大器   在临夏众多的雕刻葫芦创作者中,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马耀良老先生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远近闻名。6月11日,记者专程拜访了马老先生。那天,老人身体欠佳,精神不爽。他的女儿介绍说:“父亲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