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戏剧评论的意识与格调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健吾戏剧评论的意识与格调探讨

李健吾戏剧评论的意识与格调探讨   【摘 要】李健吾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评论家,他的批评观点独特,极富个人魅力。本文在系统考察李健吾戏剧评论活动的基础上,对他的戏剧评论意识与格调进行了探讨。 中国论文网 /7/view-7140329.htm   【关键词】戏剧评论;李健吾;人性;现实性;直观体悟;知人论世   中图分类号:J805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文献标志码:A nbsp;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35-02   李健吾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戏剧评论家、学者,他的批评独具特色,极具个人魅力。李健吾的文学评论《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蜚声文坛,所以人们更了解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然而,他还是一名资深的戏剧评论家,只是受当时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他的戏剧评论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直到1982年他的作品才结集出版,使广大戏剧爱好者得以了解。李健吾的戏剧评论,既有文学家的气度,又有学者的深度,最可贵的是他本身就是一名戏剧家,所以他的戏剧评论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   一、李健吾戏剧评论的意识   “人性”是指人的本性,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正面的、积极的品性,如纯真、善良、平易近人等。李健吾笔下的“人性”指的是人生,他认为“人性”是流动的,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李健吾将人生作为创作依据,同时也将人生作为批评的依据,所以他最怕的也是人生,才有“我唯一畏惧的是自己和人生隔膜”的感慨。   (一)“人性”是李健吾戏剧批评的基础。戏剧是一门舞台艺术,剧本要在舞台上演出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剧本不同于小说,剧本中的人物是主动行动的,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李健吾在对《雷雨》的批评中说:“什么推动全剧情节发展呢?一个旁边的力量,便是鲁大海的报复观念;一个主要的力量,便是周蘩漪的报复观念。”他认为蘩漪的性格是这部剧刻画最成功的地方,蘩漪是一个生活在黑暗角落的旧式女子,她将所有外来的压迫咽下去并转换成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春意盎然,也不是坚忍不拔,而是一种“热情”,一种可怕到极致的报复热情。她恫吓周萍:“小心,小心!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然而,周萍心有所爱,视而不见。于是她说:“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此时,暴风雨不仅是物质上的,她心中酝酿着更大的暴风雨。《雷雨》的结局是使李健吾感到遗憾的,因为戏的结局不全由于她的过失和报复。李健吾认为人物个性塑造要丰满独特,人物个性是剧情发展的动力,一切都是人物性格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作者强加的。正如威廉“剧本有生命力和没生命力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人物支配情节,后者是情节支配人物。”   (二)现实性是李健吾戏剧批评的依据。李健吾认为戏剧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喜欢服装剧,因为那些剧作家“安置姓氏,排比语言,分场列幕,每幕都有一个令人惊喜的小高潮,甚至还往里面加一些富有时代感的元素,曰精心杰撰。”我们不用妄想在里面找到对人生有帮助的东西,所以根本称不上是戏剧。李健吾说:“西施总有人歌咏,莺莺总有人谱曲,将她们写成有血有肉的女人,这在作者而不在故事。”一个优秀的剧作家,只有将自己的灵魂浸润在生活中,才能写出流芳百世的剧作,缺乏情感和精神的点化,作品永远不会有灵气。《上》描写了革命者的凡俗生活,革命者也是血肉之躯,与普通民众一样也有七情六欲的尴尬和生活无奈的叹息。正是因为真实,所以李健吾才对《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刚强中有软弱,乐观中有低沉,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李健吾曾说:“任何一样单独的技巧都不能把作品变成艺术,而生活却可以。”他批评关汉卿的《单刀会》时提到,虽然前折看似多余,不合情理,实际上这是关汉卿的刻意为之。作为大戏剧家,关汉卿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如果让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的话,前两折的作用就容易理解了。在十三世纪,观众大多是文盲,不是人人都对关羽耳熟能详,所以才加入这两折。能够从现实出发记得观众好奇心的剧作家,永远是李健吾推崇的。   二、以东方为本品评戏剧   李健吾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中国古典文学,青年考入清华大学,有幸成为朱自清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他对戏剧的批评主要有直观体悟和知人论事两种方式。   (一)直观体悟的思维方式。李健吾极喜欢用直观体悟的思维方式批评戏剧,他大量使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现对戏剧的意想,入木三分地勾画出对象的形象。比如他对《雷雨》中的蘩漪评价是:“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用“将沉的舟”来比喻蘩漪的阴沉、绝望和不顾一切。李健吾总是一针见血地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然后以比喻的方式将自己的美学观念融入其中,他的作品不仅让读者赞叹不已,还能从中吸收丰富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