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殖系统特异性感染 生殖道感染 reproduction tract infection(RTI) 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 WHO将其定义为:正常存在于生殖道的微 生物或外界微生物在医疗操作或性接触中 进入生殖道引起的感染。 包括内源性、医源性及性传播性感染。 我国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达50%左右, 城市与农村的感染率相似。 RTI种类繁多, 流行广泛,发病率逐年上升。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 BV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感染 是一种正常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减少,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属、消化链球菌等兼性厌氧、厌氧菌数量增加引起的无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点 】 国外报道在不同的国家BV的发病率在5%~51%, 国内报道流行率在15%~50%, 较易复发。 危害 BV与许多严重的妇科疾病和产科合并症有直接关系: 可导致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子宫术后感染 , 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 孕妇合并BV感染可引起羊膜绒毛膜炎、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AMSEL诊断法 ---“金标准” 下列4项临床特征中至少出现3项即可诊断BV: ①阴道均质稀薄的分泌物 ②阴道pH值大于4.5 ③氨试验阳性 ④线索细胞阳性 临床上,以BV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 H202 、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苷酶, 此法操作步骤简便快速,阳性标准明确,特异性强, 能同时进行多个标本检测, 适用于临床筛选,所以在标本多的医院被积极推广。 治疗 目前治疗仍是主要口服或局部放置抗生素药物,短期疗效满意,但停药后易复发。 为了BV的疗效,迫切需用能调整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生态制剂对BV进行治疗。 抗细菌药物治疗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推荐 首选方案: 甲硝唑500mg,口服,每日2次,共7天; 或 2%克林霉素(5g) 阴道上药,每晚1次,共7天 替代方案: 甲硝唑2g,单次顿服,共1次; 或 氯洁霉素300mg,口服,每日2次,共7天 或 替硝唑2g, 单次顿服,共1次。 替代治疗 ①乳杆菌治疗BV作为一种生态疗法1931年 就有报道。 Parent等对BV患者给微生态制剂治疗,治愈率达到88% 。 大量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甲硝唑和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BV疗效显著。 ②α2干扰素阴道栓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作用,可以促进组织再生修复。 外阴阴道白色念珠菌病(vulvo vaginal candidiasis ,VVC) 复发性VVC(recurrent VVC, RVVC) 定义: RVVC是指VVC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 真菌学检查阳性, 并且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06年资料显示 约75 %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 , 约40%~45%的妇女患过2 次或以上, 约10%~20%的妇女患复杂VVC。 危 害 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及性生活,给妇女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VVC的诊断 主要结合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VVC的发病诱因 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感染HIV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史。 临床上有相当多的患者并无发病诱因, 白带增多、呈凝乳块状或豆腐渣样,阴部瘙痒,有时奇痒。 这些症状没有一个是VVC特有的。 检查时可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着白色膜状物,擦净后见粘膜红肿。 VVC的实验室检查 ① 直接镜检:取阴道分泌物放在10%氢氧 化钾或生理盐水湿片上,镜下可见成群 的卵圆形芽孢和假菌丝。 ② 分离培养: 若有症状而多次湿片检查为阴性,可进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 ③ pH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 若pH 4.5, 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 若pH 4.5,并且涂片中有多量白细胞, 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对于所有出现VVC症状和体征的女性,需进行10%氢氧化钾湿片检查。 阳性者:接受治疗。 阴性者:若存在多种症状和体征,则应 考虑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即 使没有条件进行培养,也应考虑经验 性治疗 单纯性VVC的治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