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诗歌艺术手法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辽诗歌艺术手法探析

沈辽诗歌艺术手法探析   摘 要:沈辽处于宋调成熟的关键时期,诗歌体现了典型的宋诗特色,主要表现在以文为诗和理趣丛生两个方面。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4303.htm   关键词:沈辽;艺术手法;以文为诗;理趣   古代诗歌发展至唐代已达到巅峰,众体皆备,而且格调丰富多样,宋人生唐后,面对唐诗这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不甘心萧规曹随,依样画葫,遂另辟蹊径,广征博引,讲经营结构之独特,究发人深思之理趣,遂形成与唐诗截然不同的艺术特点,即“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①沈辽处于宋调成熟的关键时期,诗歌亦受到此种风气的影响,无论是以文为诗,还是讲求理趣,在其笔下都有生动的体现。   一、以文为诗―韩愈之遗响   张高评在《宋诗特色研究》中认为:“以文为诗,是诗歌借镜散文,而有壮浪纵恣,摆去拘束的新貌,其特质主要在打破五言七言的固有音节,运化散文之章法、句法、字法入诗中。”②“以文为诗”远绍屈骚,经唐代杜甫、韩愈开拓创新,至宋代始大放厥彩,蔚然成风,苏轼、黄庭坚皆是“以文为诗”的杰出典范。沈辽受时代风气影响,诗歌中亦呈现出散文化的创作倾向。   沈辽的古体诗打破诗歌语言一致的原则,为了便于叙事、抒情,其经常综合运用多种句式,令整首诗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如《赠?翁龙尾砚》云:   龙尾山盘八十里,龙尾有潭下无底。秋月亭亭潭气黑,其中有石色如墨。山川秀气散不为,风云顽不为砂砾。融结至宝有物主,水上经营无处所,经年始获不敢贾。我昔游江南,有客遗我?F龙子。吾知龙能变化,是或不可制。追琢为巨砚,大笔挥离骚。中圆体天形,外方作地象。精光熠熠角生浪,熟视乃有绀罗文。??润无与比,玩爱何可论。我今樗散无所事,特赠华阳鸿笔丽藻人。吾闻蜀都多学士,??诸文府为战具。君如穷经遂绝笔,请典大轴传后嗣。   龙尾砚,歙砚的别称,产于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作为四大名砚之一,龙尾砚盛名已久,为文人所喜爱,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都曾撰写诗文绘其形状。诗人偶得龙尾石,琢之为巨砚,赠与友人。在这首诗中,诗人综合运用多种句式,如描述此砚台产地、成形过程运用七言句式,而追溯砚台的由来,描摹其形状则又杂用五言、七言句式,最后“我今樗散无所事,特赠华阳鸿笔丽藻人……请典大轴传后嗣。”又运用了七言、八言句式。纵览全篇,五言、七言、八言综合运用,错落有致,打破了诗歌语言一致的原则,呈现出散文化的美感,令得到龙尾石、琢为龙尾砚、赠与友人的过程更加具体清晰,如同一篇叙事散文,令人读之,即可一览整个事件之来龙去脉。   又如《昭君操》,如同一篇人物传记,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完整地将王昭君凄凉悲苦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诗歌开篇即云“王昭君,汉宫女。汉宫女,嫁配虏。”以简洁的三言句式,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了王昭君的生平遭遇,接着“生如桃李花,皖皖托朝露。”换用五言句式,勾勒出了昭君之美貌,为下文下嫁匈奴作铺垫,从“春风一摧折,零落在泥土。”至“十年帘下学画眉,不知还为蛾眉误。”五七言杂用,道出和亲之事,“当时恩怨或易忘,今日悲愁那可诉……弹作谱,寄与汉宫人,一曲未终泪如雨。”综合运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再现了昭君在边塞凄凉孤苦的生活,令人心有戚戚焉。   沈辽“以文为诗”的特点还体现在诗歌的长度上,其有很多诗歌堪称长篇巨制,如《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一诗,全诗共104句,625个字,由德相送茶于其写起,接着交代了此茶的制作、运输过程以及受喜爱的程度,最后综合运用多种典故,或正用,或反用,对比夸张,极事铺排,以突出此茶“无鱼乃尚可,非此意不厌。”的强烈吸引力。描写此茶制作过程时,意象之博富绚丽令人惊叹:“新阳一日至,东风方猎猎。百草尚勾甲,灵芽已先捷。所采仅毛发,厥工巧烹燮。甘泉列盎釜,炽炭浩旁叠。修竹为之规,黄金为之?k。形摹各臻妙,制作易妥帖。至尊所虚伫,守臣方惕慑。其上为虬龙,蜿蜒奋鳞鬣。稍降乃交凤,文翼相盘?@。”此茶撷取灵芽之精粹而成,甘泉洗涤、炽炭烹制,修竹归整,黄金盛放,形摹之虬龙交凤,经此一系列加工程序,方能完事,将此茶之珍贵描摹得淋漓尽致。   此外,沈辽的诗歌还擅长连用虚字,令诗歌气势雄壮,语言流畅。如《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这是一首专论书法之作,全诗共625个字,从东汉蔡邕之书法一直谈到宋代之“遗帖”,而后论述古人之天性,云:“或惮懦文雅,或轩昂豪侠。或转战鞍马,或驱驰弋猎。或发於止谏,或得於讼牒。或奋夺床陛,或造成械??。或为神所追,或自势所劫。或醉以贾祸,或诈以行谍。或习於娱乐,或劳於?硇病S需踩缥慕酰?有劲如金?k。有倚如戈锋,有点如山?I。有驶或如波,有媚或如靥。或腾如烟霏,或落如鸟?@。”韩愈《南山诗》描绘复杂变化的山势时云:“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g。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