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殷商军祭礼文化
浅析殷商军祭礼文化
摘 要:殷商时期军事活动较为频繁,军事征战往往伴随着祭祀活动,形成了殷商时期的军祭礼。从殷商时期的军祭礼出发,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总结出三点:一是殷人信鬼神,尚天命;二是殷人重“礼”;三是“人祭”的原始遗风。
中国论文网 /5/view-7255119.htm
关键词:殷商时期;甲骨卜辞;军祭礼;文化内涵
《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这句话指的是:“军事征战和祭祀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这体现出了古人十分重视军事和祭祀。《殷墟书契考释》增订本收录的甲骨卜辞中关于征伐的有65条,占总数的5.38%。[2]这进一步证明了殷人对军事的重视。古人注重礼制,祭祀和军事在古代都形成了相应的礼制。殷商时期也不例外,也有其独特的军礼和祭礼制度。《周礼》将礼制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嘉礼”、“宾礼”、“军礼”。[3]
一、殷商军祭礼
殷商时期重视祭祀和军事活动,军事征战多伴随着祭祀活动,即在军事征战的同时进行祭祀,这一过程中体现的礼制就是殷商时期的军祭礼。本文要探求的”军祭礼”是指:在军事征伐活动中与祭祀相关的礼节。这个是从整个军事活动入手的,然后分析军事活动中的祭祀礼节,与纯粹的军礼研究或者祭礼研究不相同。笔者将“军祭礼”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战前、战时和战后。殷商军祭礼包括三部分,战前的告庙礼,战时的迁庙主礼和战后的献捷献俘礼。
战前的告庙礼是指:殷人在战争前将战事告知先祖,并对先人进行祭祀,以求得到他们的庇佑,战事大捷。
战时的迁庙主礼是指:战争路途中通过祭祀将祖先牌位从宗庙中迁出,与军队随行,以期保佑自己,避免战事不利。
战后的献捷献俘礼是指:战争结束后,将所抓获的俘虏以战利品的方式敬献给祖先和神灵,举行祭祀仪式以感激他们的庇佑。
二、军祭礼文化
从上述的殷商军祭礼中我们可以探究出军祭礼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信鬼神,尚天命
从后世考古学家出土的许多卜骨和卜甲看,殷人频繁从事占卜活动,迷信鬼神,崇尚天命。[4]鬼神即指逝去的先祖和神灵。殷人对祖先有至高的崇拜和尊敬,建立这种崇拜是以人鬼间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鬼神具有保佑子孙后代平安昌盛的神秘力量。[5]殷人通过祭祀向鬼神祈祷愿望的实现或表示酬谢。他们认为祭祀是表达自己对鬼神崇敬的重要方式。因此,殷人重视祭祀和占卜,祭祀的对象为死去的先祖或者神灵,占卜则是向神明询问要占卜的事件是否可操作或者能否实现。占卜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前兆迷信。由于当时人们的科技水平有限,面对一些超出人类认知的事物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将一些无因果的联系与鬼神相挂钩。[6]他们认为鬼神知晓阳间之事,是通灵性的,只要对鬼神重视、尊重,他们就会保佑自己和子孙后代。上述不论是告庙礼、迁庙主礼、献捷献俘礼都体现出了殷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当面对战争这件大事的时候,因为希望祖先和神灵对自己有所庇佑,祈求战事顺利,所以他们表现出的对鬼神的崇拜更加明显。
2.重“礼”
由以上的军祭礼我们可以发现,殷人已经有了一套自己固定的军事征战方面“礼制”,各种礼制区别明显,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相应要遵照的礼仪规范。尤其是在祭祀方面,从上述对军祭礼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殷人在祭祀时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对象不同所用的祭品也不同,而且仪式也十分隆重。殷人在祭祀时也制定了一套需严格遵守的程序要求。比如,祭祀前先要设祭坛,其目的是提供人与鬼神接触的场所。再摆好祭品和香案,祭品种类丰富,包括牲畜、酒等。其次需要上香,行跪拜之礼,还要宣读祭文等,有一系列的礼仪规范。[7]这些仪式程序严谨,不可出错,这显示出殷人对“礼”十分重视,要求人们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
3.“人祭”的原始遗风
献捷献俘礼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举行的军祭礼。战争胜利后,殷人会将抓获的敌军俘虏,其中多是敌方的首领,以祭品的方式祭祀给祖先,供其“享用”。殷人认为在祭祀时,鬼神可以吃到人们所供奉的祭品。因此祭品的选用很关键,牛、羊等牲畜代表的已经是较高规格的祭礼了,然而殷人还有一种祭祀的方式叫“人祭”。人祭更体现出了殷人对祭祀的重视和对先人的尊敬。被用于人祭的这些人多是奴隶或战俘,而在战后的献捷献俘礼中被用于人祭的对象则都是战俘。这些人牲都是当作祭品使用的,被杀害的手段十分残忍,这都是原始社会为了争夺领土所遗留下的野蛮民风。
注释: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911.
[2]李济.安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32.
[3]周公.周礼[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
[4]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57.
[5][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