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施组(定稿)要点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编制依据 一、瓯江特大桥的施工设计图 二、国家和铁道部的适用于本标段的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规则、规定、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等。 三、移动模架现浇简支箱梁技术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范围 新建铁路甬台温线全线长282.393km,线路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途经宁波市所辖的奉化、宁海和台州所辖的三门、临海、台州市区、温岭以及温州市所辖的乐清、永嘉等县市,在温州市瓯海区境内与温福铁路接轨。本线按新建双线正线Ⅰ级干线设计,为客货共线线路;设计旅客列车行车速度200km/h,预留250km/h提速条件,桥涵主要承重结构需满足100年使用期。本条线路计划于2008年10月站前工程竣工。 中铁大桥承担施工的瓯江特大桥是甬台温铁路Ⅳ标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中心里程为:DK262+058.93,全长6244.34米。孔跨布置形式为:(1-24m+3-32m)简支箱梁+(48+80+48)m连续梁+(4-32m+1-24m +22-32m+1-24m+10-32m+2-24m+50-32m)简支箱梁+(70+3-120+70)m连续梁+(51-32m)简支箱梁+(48+80+48)m连续梁+(4-32m+1-24m)简支箱梁+(32+48+32)m连续梁+(1-24m+10-32m+2-24m)简支箱梁,全桥共计177孔。32m、24m简支箱梁分别为154孔、9孔,计163孔,其中瓯江主孔以北(即0#台~97#墩)有94孔,主孔以南(即102#墩~177#台)有69孔,简支箱梁均为整孔双线结构。32m简支箱梁梁体重900t、梁体混凝土体积为315.2m3,24m简支箱梁梁体重650t、梁体混凝土体积为245m3。全桥178个墩台中扩大基础6座,桩基承台172座;本桥采用板式墩身,重力式桥台。 二、地形、地貌 瓯江特大桥跨越瓯江,瓯江北0#台~6#墩处在马岙村,6#墩~12#墩处在后杨村,12#墩~48#墩处在张堡一村,48#墩~70#墩处在五星村。70#墩~101#墩处于漫滩或水中。101#墩~153#墩位于双屿镇,103#墩~177#台位于下岙村。沿途主要经过水稻田、鱼塘、瓯江滩地,施工场地回填工作量大。跨越较多的既有线路:135#墩~136#墩跨104国道,153#墩~156#墩跨金温高速,161#墩~164#墩跨金温铁路。经过的主要为滨海平原区,地势平坦。 三、水文地质 本桥71#墩~101#墩所处瓯江江面宽1310米。常年有水区域宽约430m,设计流量29996m3/s,设计流速2.4m/s。设计百年一遇水位5.93m,最高潮位4.25m,最低潮位-2.53m,最大潮差6.78m,施工水位4.87m。最低高床面标高-18.00m,最大水深约22.87米。 瓯江特大桥主体位于河流下游近入海口处,覆盖层具典型海陆交互沉积特征,地层在空间上具多样性,相变复杂、夹层多的特点。下部岩层除桥梁两端及中部残丘埋深较浅外,其它地段埋深较大,主要以白垩、侏罗系凝灰质砂岩、凝灰岩为主,其次有后期岩脉侵入。表层一般可达28~36m,下部为卵石土、褐灰色中密饱和,厚度大于10m。卵石土:黄褐色、褐灰色,中—密实,饱和,表部2m松散为主,粒径一般为3~8cm,少量10~15cm,占50~60%,局部含漂石,占20%左右,为弱风化状凝灰岩类,土质不均,59m以下黏性土含量较高。桥址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四、通航 通航1000吨海轮,最高通航水位H=4.00m,通航净空为:2孔122x21.5m。 五、气象 本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9.7℃,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4.5℃。多年平均降雨量1708mm,形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暴雨,梅雨暴雨和台风暴雨都会形成流域性大洪水。设计风速25m/s。 六、本桥主要工程特点 1、主桥河道为潮汐河流基础采用大直径φ2.5m,孔深85m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深水基础,高桩承台,施工难度大。 2、桥址处流塑状软弱覆盖层厚度大稳定性差,密实卵石层厚度达40m含量高、粒径大,局部含大漂石,主桥钻孔桩难度大、周期长。 3、桥梁平面交叉及城区拆迁控制点多 本桥4#~7#墩处(48+80+48)m连续梁跨越新104国道;97#~102#墩(70+3-120+70)m连续梁跨瓯江主航道;153#~156#墩(48+80+48)m连续梁上跨金丽温高速公路;161#~164#墩(32+48+32)m连续梁跨金温铁路,且多处跨越老104国道和市区公路,城区拆迁难点多达14处,特别是:瓯北第四小学、廊桥宾馆等。 4、控制性工期紧 根据合同要求和总体铺轨计划安排,瓯江特大桥铺轨开始时间为2008年5月1日,按规定线下结构完成日期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