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古代诗歌鉴赏之总结与归纳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达方式 包括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 1.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反衬和正衬)。 (一)表达方式 2. 景物描写: ? 注意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内外等。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内容,如绘形、 声、色。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虚实结合,以 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勒和细节描写 相结合,点面结合等。 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 ? 移情于物 ? 即事抒情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滿天风雨下西楼。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姜斋诗话》 修辞手法 包括比喻、比拟、对偶、夸张、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 、互文、排比和借代等。 表现手法 用典、比兴、联想、想象、铺垫、象征、对比、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 虚实相生 “实”:客观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 1. 神仙鬼怪世界和虚幻的梦境 2. 已逝的景和境 3. 虚拟的未来之境 (四)篇章结构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 层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前后对比、卒章显志等。 鉴赏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 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 具体运用。 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 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答案】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手法2分,联系诗句分析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若答情景交融,最多可得2分。) * * * * * * * * * 诗歌形象 人 物 形 象 景物形象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一切景语皆情语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物形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答题模式 【模式】诗歌描写了一个…….的形象(步骤1)。诗中人物…………(步骤2)。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感慨(步骤3)。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1)。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2)。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3)。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第一屏)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