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法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现有制度供给的不足 1.制度是有成本的 2.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 3.现存制度如果能够解决,一般就不需要创新制度 4.因为任何制度是有成本的 (二)环境问题的特征 1.范围 2.复杂 3.累积性 4.流动性 (三)环境危机的严重性 1.频发率 2.国际性 3.规模 4.威胁 (一)污染——生态 1.治理模式:末端治理-全过程控制-预防为主 2.法律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环境优先 3.法律的生态化:宪法、民法与经济法 (二)立法的多样性 1.社会多元对应于法律多元 2.基本法形式:框架法-综合法-政策法 3.软法:宣言-议程-框架公约-章程 (三)司法的改革 1.环保法庭(基层的试验) 18大以后有些地方提出设立生态法庭 2.污染防治的联动执法 3.柔性执法:协议、合同(节能协议) (四)国际的趋同化 1.观念:人与自然关系,代际公平,地球家园 2.制度:预防性的制度 3.调整范围:大气、水、噪声、废弃物的管理到野生动物、森林、生境(栖息地)、生物多样性 4.立法目的:环境优先 5.法典化运动:二个流派 (一)对传统法学观念 1.法律的事后调整 2.环境法的事先介入 (二)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1.民法 2.刑法 (三)对人类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影响 1.低碳 2.绿色生产:环境标准、绿色标志 3.绿色消费:低碳、绿色食品、用脚投票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汪劲:《环保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北大出版社,2011年版 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述评》,北大出版社,2003年版 张梓太等《环境法法典化研究》,北大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环境法的发展路径 一、中国环境法治的历史分期 二、资源保护优先的特色 三、中国环境保护的国际趋同化 四、中国环境法治的未来 五、结论 一、中国环境法治的历史分期 陕甘宁边区的环境法律 建国后至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30年 当下 解放区的环境法律 资源保护为主 环境破坏主要是开垦导致水土流失 植被受损严重 大生产运动 《闽西苏区山法令》,《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法》,《晋察冀边区垦荒单行条例》,《晋察冀农田水利条例》,《东北解放区森林保护暂行条例》 建国后至文革期间 建国后至文革期间 1958年“大跃进时期”:红头文件为主 主要立法《矿业条例》《征地条例》《水土保持条例》,《工厂安全卫生条例》《生活用水卫生条例》 围海造田 1973年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 世界环境保护形势 改革开放30年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9年《环境保护法》生效 1979年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1997年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338-346条) 当下 1.环境法律体系形成 2.环境管理体制的形成 3.环境管制的强化:城乡建设部属下的环境保护局—国家环保局——环境保护部 4.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纠结 二、中国环境法治的特色 (一)资源保护优先的特色 资源保护优先原因: 体制(国体) 中国人口和资源问题 管理体制:自然资源划归各职能部门管理 导致“九龙治水”局面 (二)第一次转型 环境法逐步从资源保护偏向污染防治为主 从污染防治为主逐步向生态保护全面发展 三、中国环境保护与世界的趋同化 (一)中国发展选择的路径:走西方的发展模式(二)国际趋同化的内容: 立法目的 立法调整的范围 法典化运动 国际法:保护人类环境成为一种共识(1972,1992) 可持续发展 “共同但又区别责任”的原则 国际法渊源的多样性:硬法与软法并重:条约、宣言 目前面临问题 二个命题: 1.环境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但环境保护效果不理想 2.环境法律实施效果差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执法的问题 怎么解决问题:现行体制背景下 1.修改环境保护法:三审稿 2.环境法典化运动 3.提高环境管制能力: “每日罚则”的争论 “乱世用重典” 李克强治理大气污染十条规定 大气污染十条措施(2013,10,1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会议确定了防治工作十条措施。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