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5段)主要介绍蛇的斑纹、蛇的习性、蛇的相关文化 。 第二部分(第6-10段)介绍其他动物的斑纹。 第三部分(第11-14段)进一步拓展,从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 ;从大到小,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 重点赏析 请概括出第一部分介绍了蛇的哪些生物习性和特征? 简约的身体 迷惑性的斑纹 S形的运动 很差的视力 没有听力 喜食鸟类 套叠的鳞环 空心的毒牙 迅猛异常的攻击速度。 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 冷峻地质疑鹿群表面的柔顺与美丽背后隐含的鲜血与死亡,并由鹿与虎的习性介绍,拓展到素食主义者与肉食主意者的生存规则界定。 又分明将人类社会光鲜的道德外衣下等级分明、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捣了一个无情的窟窿。透过这样的窟窿,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极具人文思想的女性作者,对自由、平等、生命的深切关注与理性思考。 * 周晓枫,女,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过8年儿童文学编辑,后调入北京出版社,现任《十月》杂志副主编。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斑纹——兽皮上的地图》等。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2004年,周晓枫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散文:《后窗》(《散文》11期)、《黑夜书》(《花城》4期)、《渗透》(《天涯》6期)、《针尖上的天使》(《美文》1期)、《某年春》(《作品》12期)。周晓枫认为,散文应该是“活性的、音乐性的、解放性的”,她的散文独抒性灵,表达真我,传递个人生命的体验和思考。近年来,作为新散文运动的一员主将周晓枫,以其独特的极具痛感的文字(尤其是众多信手拈来、云谲波诡的比喻)和对世间万物的感悟以及被智慧的光芒照亮的深刻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颇具先锋意识的散文文本和真实、新鲜的人生经验。被称为感性的思想者。 周晓枫的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她对散文艺术的丰富可能性,怀有活跃的探索精神。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她的体验和思考表现了一个现代青年知识分子为探寻和建构充盈、完整的意义世界所作的努力和面临的难度。她的视野也许可以更为广阔,更为关注当下的具体的生存疑难,当然,她的艺术和语言将因此迎来更大的挑战。 “冯牧文学奖”授奖辞 当散文写作日益成为文人养病的方式时,周晓枫的散文却依旧保持着锐利、沉着、优雅的面貌。加上她那鲜明的散文文体意识、语言探索精神,她的写作在当代散文界已经独具一格。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 作品评论 《斑纹》是一本能够唤醒人们沉睡记忆的书,它让我们想起许多远逝的鲜活事物,即生命的目光最初遭遇的哲学命题。 在她的笔下,人与动物们的劳动、爱情、壮丽的生和寂静的死,都浸透着绚丽、壮观与诗意的内容。 周晓枫是个心无旁鹜的写作者,完成《斑纹》的写作后,她希望拓宽一下创作路子,力求打破唯美的书写,跨入更广阔的写作视野。 周蓬桦《绚丽的版图--〈斑纹〉阅读》 作品评论 《斑纹》收集了我近年来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这十篇或长或短的散文,动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温存。 --周晓枫 作者心语 题目“斑纹”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文题解析 1、具体的:指动物皮毛的形与色(图案与颜色); 2、抽象的:指其他自然与社会现象,人类内心的精神生活,带有哲学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以形象开始,最后再点明描写对象。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写出了蛇的外形和绚丽的斑纹。 研习文本 3段:如何认识和蛇有关的文化? 文章引述故事,创造了一个阴鸷、诡秘、恶毒、凶险的形象。在人类文化长河中,人们对动物产生了许多神话、故事、传说,它融入了人类的许多愿望、理想、想像和审美意识。因为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同一种动物会有许多不同形态的传说。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蛇是魔鬼、阴谋与邪恶的化身,但在其他民族中未必如此,在中国的《白蛇传》中就是爱情专一的象征。 认识和蛇有关的文化 《圣经》 :蛇引诱夏娃的好奇心尝禁果,是人类内在冲动的代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