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梅山民居
小议梅山民居
摘 要:梅山位于湖南新化一带,是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的民居主要为干栏式板屋,其装饰风格也较为独特。梅山干栏式板屋多用木板围成,木材一般就地取材;板屋工艺复杂,由支高中柱、间隔柱构建而成;板屋所有柱、梁全靠榫头互相穿架拉引,形成立体力学结构,把整个房子支撑起来;梅山民居在板屋侧面上半截大多选用白色(如奉山民居的白色石灰墙窗)做窗,按照色彩、大小对重力的影响原理来分析,这种选择有效地制造了上轻下重的感觉,在视觉上产生平衡感。这种窗结构又适时地在民居整体布图中增加了空的点缀,缓解了民居整体的凝重感,显得轻盈古朴,堪称建筑结构中物理平衡和心理平衡完美结合的一个例子。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5034.htm
关键词:梅山民居;干栏式;民居环境;建筑风格
一、梅山居民
4000多年前,中国有三大人文始祖,即炎帝、黄帝和蚩尤。应劭注《史记五帝本纪》说:“蚩尤,古天子。”《战国策“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 意指当时蚩尤主要是当时的九黎族部落首领。蚩尤率领九黎族部落在湘中新化梅山一带,与中原炎帝所属的共工部族大战,得胜,因其作战勇武,被尊为“战神”。《史记“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蚩尤作乱,不用黄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水之野,遂禽杀蚩尤。” 《汲冢周书》也载:“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记载了蚩尤北上与黄帝战,在涿鹿县被黄帝擒杀的历史。蚩尤世被人推崇,秦始皇就曾将其排在八神中的第三位,即天、地、蚩尤。蚩尤虽然战败被杀,其残部却在大熊山据险守关,《宋史》曾说“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指其山峦重阻,地理交通不便。
苗瑶同源,苗、瑶的祖先是“九黎”,苗、瑶的语言属于同一语支,都属于苗瑶语支,不少学者已有论述。隋代时,瑶族和苗族聚居现在湘、鄂一带。经过数代的迁移、流转,梅山已成为汉、苗、瑶、土家、侗、壮、畲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苗瑶又是当地主要的少数民族。宋代汉官章??在《开梅山》一诗中写道:“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畲田”,讲的就是新化苗、瑶等民族开发山地梯田的情景。
二、梅山民居――干栏式板屋
梅山民居大致的发展历程是:石屋――土屋――板屋。先是石屋,一般为瑶人的居所,至今留下的地名有瑶人冲、瑶人凼、瑶人村、瑶人屋场、瑶人街等地名。紫鹊界东北向不远处的“救崽界”,有48座瑶人屋,在白源村现在还遗存有瑶人街。这种房用石头砌墙,上覆茅草;石墙一般有1米厚以上,无灰浆灌缝,自然堆砌。瑶人屋有门洞,但无窗牖,起居室内有石块砌成的烤火灰坑。后来用土筑墙或用土做砖砌墙,上盖树皮或茅草。到宋代,逐步发展成干栏式木板屋。
梅山民居最有特色的就是干栏式板屋。当地的干栏式板屋颇有苗瑶风格。
“干栏”,或称为阁栏、葛栏、褐栏、麻栏,又称栏干、高栏,或单称栏。它的原始意义是指竹木纵横交错的竹楼,“杆栏,上音干,下音阑,以木横围住处,防禽兽等,名目杆栏也”,它的引申义就变为对纵横交错条状之物的称呼。干栏式建筑一般“上以自处,下居鸡豚”,“登陟必用梯”,“所居不着地,虽酋长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数尺” 。“干栏”结构一般是指房屋建于平台(托架)之上,平台下以木柱构成底架,使房屋底面离开地面。早期干栏式建筑多选择在河道旁滨水低洼地带,多为冲积平原沼泽地,建筑材料多以未加工的圆木或加过工的方木做桩柱,墙体多做竹杆、树枝编织,里外抹泥,屋顶多用树枝或竹竿,编夹树皮,建筑方法有篾片绑扎,也有穿榫结构。屋顶基本为两面坡式,用竹料固定树皮或搭盖茅草做成,又如以圆柱或方木作柱承托檩条,使干栏底架桩柱远高出地面。作为墙壁木柱之间有横梁隔开,横梁上再承托短柱。早期的底架多采用打桩深埋柱的作法,秦汉时期也有采用以青石垫基立柱的作法,即将木柱立于地面基石之上,不埋在柱洞或土中。其特点一是底部悬空;二是屋顶的结构作两面坡式。根据房屋主要选材不同,“干栏”结构房屋又可分为干栏式木楼(如广西西林县的壮族木楼)、干栏式竹楼(如云南傣族的竹楼)、干栏式板屋等。
梅山干栏式板屋多用木板围成,木材一般就地取材,多选用当地的马尾松和青杉。这两种乔木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朝阳一面的树枝无限伸展,背阳一面的树枝错落有致,生长很快。
板屋工艺复杂,由支高中柱、间隔柱构建而成,整幢板屋用木柱40―60余根,并且这些制成受力柱和铺设地板的松木均要经过剥皮――泡水3年――清除淤泥――刨光等加工工序,使其具有防腐、防蛀的功能,经久耐用。
板屋所有柱、梁全靠榫头互相穿架拉引,形成立体力学结构,把整个房子支撑起来。在柱子离地约六尺处密铺厚松木板成为楼层,四面立板,顶覆瓦片。屋内格局一般是三开间到七开间,各开间以木板相隔。厚木板层层相叠,四角凿凹槽相互咬合稳固,围成长方形居住空间。正中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