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论文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名特优专题论文.docVIP

毕设论文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名特优专题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设论文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名特优专题论文

学号20140305110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名特优专题论文 论文题目:台湾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 学生姓名: 敬莎莎 教育层次: 大 专 专业名称: 水产养殖技术 指导教师: 刘海燕 2015年10月 摘要: 2 关键词:泥鳅;成熟;繁殖;产卵 2 1 亲鳅 2 1.1 亲鳅的来源 2 1.2 亲鳅的雌雄鉴别 3 1.2.1 一般鉴别方法 3 1.2.2 简易鉴别法 3 1.3 亲鳅的选择 4 1.4 亲鳅放养 4 1.4.1亲鳅的投放 4 1.4.2亲鳅的投喂 5 1.4.3水质管理 5 2 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5 2.1基础设施 5 2.2泥鳅的人工催产 6 2.2.1亲鳅配组 6 2.2.2 催产剂与效应时间 6 2.2.3 注射方法和剂量 7 3 泥鳅的人工授精 7 4 受精卵的孵化 7 4.1 孵化方式 7 4.2 孵化管理 7 4.3孵化注意事项 8 参考文献 9 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敬莎莎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温江,611130) 摘要:台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由于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脂肪较低,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同时,泥鳅的抗逆性强,食性广,养殖成本低,又因其独特的呼吸方式(除了可用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呼吸以及特有的肠道呼吸),运输方便,所以泥鳅相对容易进行人工养殖。近年来,泥鳅已成为水产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2] 关键词:台湾泥鳅;成熟;繁殖;产卵 泥鳅属于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4月上旬开始繁殖,5~6月是产卵盛期,繁殖的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在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多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 亲鳅 随着市场对泥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自然界中的泥鳅已经被过度捕捞,同时它们的栖息场所也不断恶化,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遭到破坏,自然产量大大减少,为了保证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人工繁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亲鳅的来源 亲鳅是泥鳅繁殖的基础,人工培育的泥鳅亲本不仅能在数量上可得到保证,并且相对来说体质好,并还少,免疫力强,但可能出现近亲繁殖,导致种质的退化问题。如何保证亲鳅的供应呢? 据养殖户补的生产经验,亲鳅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本养殖场所已达到性成熟的人工培育的成鳅。这种泥鳅在数量上和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无传染病危险,怀卵量大,孵化率高,繁殖效果好。二是从市场上购买性成熟的泥鳅,在购买时,注意泥鳅的捕捉源途径,药捕和电捕的不能用作繁殖,只能是网捕和冲水刺激上来的泥鳅才能用作亲本。三是从湖泊、稻田、沟渠等天然水域中捕捉到的野生成熟泥鳅。这类泥鳅没有经过驯化。野性比较强,有散播传染病的危害,因此在繁殖前最好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后再用来繁殖,其优势是可以避免泥鳅的近亲繁殖。[2] 亲鳅的雌雄鉴别 亲鳅的雌雄差别较为明显,可以从胸鳍,体形,腹部等鉴别。 1.2.1 一般鉴别方法 泥鳅雌、雄一般从体形、背胸鳍、腹部三个方面进行鉴别。 体形:成熟雄性较小,体长在10~20cm,体重10~30g。雌性较大,体长15~25cm,体重20~50g。 背、胸鳍:雄性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突起,胸鳍较大而狭长,末端较尖,呈镰刀状,最外侧2~3根鳍条末端向上翻;第二鳍条最长,其基部有一骨质薄片,繁殖季节鳍条上有上追星。雌性背鳍末端无肉质突起,胸鳍短而宽,末端钝圆,呈舌状。 腹部:雄性生殖孔狭长凹陷,呈暗红色,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性腹部丰满圆润,富有弹性,有明显向外突出,将雌性腹部朝上,可看见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圆形外翻,呈粉红色。产过卵的雌鳅臀鳍上部还有白色斑点的产卵记号,熟称“产卵斑”,未产过卵的泥鳅则无标志。一旦出现这种标志,则不能再选作当年繁殖的亲本。这种产卵斑的出现,是由于雌鳅在产卵时,被雄鳅紧紧相卷,雄鳅胸鳍的小骨板压住雌鳅的腹部,导致其腹部受伤,鳞片和黑色素脱落,留下近圆形的白斑状伤痕。一般是伤痕愈深,产卵能力愈好。[1] 1.2.2 简易鉴别法 把泥鳅放入瓷盆内,加入少量清水,刚好使泥鳅全部分散开来,并能保持自然平伏状态,胸鳍平展开,可以看得很明显。雌性腹部较肥满

文档评论(0)

海纳百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