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鸭常见病防治.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鸭常见病防治.doc

鸭常见病的防治 (一)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高热、脚发软、流泪、排绿色的稀粪,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病原:鸭瘟病毒 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鸭均可感染,30日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病。病鸭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两季易发。 临床症状: 高热(体温高达43——44℃),呈稽留热型。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欲增加,两脚发软,步态蹒跚,经常卧地,难于走动,不愿下水浮游。 两眼流泪,常有脓性分泌物把两眼粘合。 呼吸困难,鼻孔内有分泌物流出。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故称为“大头瘟”。 排绿色或灰白色的稀粪。 病后期体温下降,不久死亡,病程2——7天。较少病鸭能耐过,但出现角膜混浊,产蛋减少或停产。 病理变化: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本病基本病变。特征病变是胃肠粘膜出血、形成假膜和溃疡。口腔舌下、喉头周围覆盖一层灰黄色或草黄色表面皱缩、象豆腐皮的假膜,对本病有特殊诊断意义。 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药物疗法,主要上抓好预防工作。 发病后,病鸭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应深深埋或焚烧。鸭舍及场地用2%烧碱水消毒后,空闲1——2月再用。 抗体疗法:病初可肌注抗鸭瘟高免血清,每只0.5—1ml.或肌注聚肌胞,成鸭每次肌注1.0ml,3日一次,2—3次用药后有良效。 预防接种:用鸭瘟活疫苗接种,有两种程序可供选择。 ①1周龄以内雏鸭,疫苗稀释50倍,每只鸭肌注0.25ml,免疫期1个月,接种满1月后,疫苗稀释200倍,每只再注射1.0ml,免疫期9个月,本程序对雏鸭,成鸭均可保护,本病严重流行疫区可采用。 2月龄鸭,疫苗稀释200倍,每只肌注1.0ml,免疫期9个月。 治疗: 处方: 黄芩80g 黄柏45g 黄连须50g 大黄20g 银花藤100g 白头翁100g 龙胆草 100g 茵陈45g 板蓝根90g 车前草20g 陈皮20g 甘草10g 用法:水煎去渣,以药汁煮至干,每100只鸭6次喂完,每日3次,连喂2天。 (二)鸭病毒性肝炎 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角弓反张,病变为肝炎。 病原:肠道病毒属的鸭肝炎病毒。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4——10日龄雏鸭,也有3——5周龄的幼鸭发病,死亡率达20——95%,一般的1周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可达100%,1——3周龄为60%左右,1个月以上的鸭较少发病,基本不死亡。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发病后3——4天死亡,病鸭精神沉郁,眼半闭,嗜眼,缩颈,翅下垂,随后表现运动失调,多侧卧,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故有“背脖病”之称,两脚痉挛,反复踢蹬,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啄端和爪尖淤血呈暗紫色。 病理变化:特征病变是肝脏肿大,色泽暗淡或稍黄,表面有出血斑点,个别还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胆汁呈茶褐色或淡绿色。 防治措施: 抗体疗法:发病后紧急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病雏鸭每只颈部或胸部皮下注射1.0~1.5ml,同群未发病雏鸭每只注射1.0ml。 接种疫苗:接种雏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可预防本病,方法如下: ①产蛋前母鸭接种两次,两次间隔14天,每次肌1ml,在免疫后4个月内母鸭所产种蛋有母源抗体传给雏鸭可保护。 ②无母原抗体保护的雏鸭胸部或腿部肌注,一次免疫即可。 处方: 鱼腥草300克,板蓝更300克 龙胆草300克 菌陈100克 黄柏150克 桑白皮300克 救必应或炒莆黄300克 甘草50克 。 用法:煎成500毫升,化入红糖50克 雏鸭每次服5毫升 ,每天二次。 (三)鸭霍乱 鸭霍乱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稀粪。 病原: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流行特点:病鸭、带菌鸭、其它病禽及污染的环境等是本病的传染源。各种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夏季多发,潜伏期为4-9天。不及时治疗,死亡效率高达50%-——80%。本病一次流行后,康复鸭可能长期带菌,具有传染性。同时当带菌鸭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重新出现症状,甚至死亡。饲养条件差,鸭舍阴暗潮湿,寒冷或闷热,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均能诱发该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疫情初期,鸭群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鸭采食量减少或废绝,精神差,产蛋下降。病鸭行动迟缓,不愿下水浮游。体温升高达42.5——44度。嗉囊积食肿大;倒提鸭时,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也有病鸭咳嗽,张口呼吸,踹气,摆头甩头,故有”摇头温”之称.排腥臭铜绿色或白色粪便。有的病鸭后期瘫痪,一到三天内死亡。 慢性型:疫情流行后期,常有2%-10%病鸭转为慢型,单侧性或双侧性下肢关节肿胀,陂行,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