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茶文的“艺”“道”之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日茶文的“艺”“道”之别

论中日茶文的“艺”“道”之别   [摘要]由于中日茶文化起源不同,二者在精神境界和文化气质上也有较大差异,中国是饮茶文明发源之地,饮茶经历了由食用、药用到作为精神载体的自然发生、升华的过程。茶叶东传之后,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载体,日本人饮茶之始就着重追求伴随饮茶活动而发生的精神享受。简言之,中国茶道,以“茶艺”为行为载体,自然随和,雅俗共赏;日本茶道,立足精神享受,拘泥仪轨,高高在上。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4110.htm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茶道;区别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93-02   茶源中国,“之为饮,发乎神农”,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兴于唐,盛于宋、明。茶作为一种植物,经过食用、药用、饮用漫长的岁月才进入精神文化的领域。中国人对饮茶活动之精神层面的认同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在茶往往被看做消除身体不适的手段和个人特殊的嗜好,亦或佐餐、待客的饮料。而“茶艺”一词却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用以概括品茶艺术的内涵。所谓茶艺,就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国人不轻言道,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里,“道”用以代指事物之本源。中国人认为饮茶、品茶无外乎是一种追求精神之境,探寻事物之本的途径。正如《金刚经》所云:“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因此,饮茶活动,无外是通往精神彼岸的船。这一点与日本截然不同,九世纪,饮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载体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上层人士一开始就特别珍重。他们饮茶的机会少,因此饮茶时很少考虑止渴、消食、解毒、提神等物质功能,而是着重追求伴随饮茶活动而发生的精神享受。在日本人看来似乎茶不是随便能喝的,没有诗、没有琴、没有高士轻友,便没有饮茶的必要性。   一、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饮了几千年,开始是将其作为药物、食物,后来成为饮料。中国茶艺的成熟是在唐代,从唐代以前的夹杂他物的混煮法到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和明清时期的滤茶法,泡茶方式是朝着自然、简约、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茶叶的制造方法也从蒸青、压汁、制饼发展为烘青、炒青以至摇青等方法,制造出能显示茶叶自然形态、色泽、香味的绿茶、黄茶、白茶和黑茶等产品,形成了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的茶的世界,一切都是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而向前演进。这种变化的终极目标是越来越追求茶叶本身天然的色香味形,赋予品茶以丰富审美情趣的艺术性。大道至简,更符合国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渡海来到浙江天台山国庆寺学佛回国后带走了茶叶,种植在近江滋贺村的圆台麓,成为后来著名的日吉茶园。第二年海空法师也从中国返回日本,将带回的茶种播撒在京都的高山寺和牧村赤埴,开创了日本种茶史。到公元1168年,日本荣西禅师在天台山万年寺学法期间,埋头于茶道文化的钻研。回国时,带走大量茶种,并著《吃茶养生记》二卷,使得饮茶之风在日本流传开来。同时,南宋时期,来华学法的南浦绍明也将在中国得到的茶台子和茶礼等带回日本,一边传禅,一边传茶。纵观日本饮茶的历史,他们将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引进本国后,继而逐步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发展为宗教色彩极浓的日本抹茶道。传至今,他们饮用的依然是从宋代以来一成不变的蒸青绿茶粉,使用的也是宋代点茶法那一套器具和方式,历千年而不变。   二、中日茶文化内核之区别   陆羽《茶经》问世以后,对中国茶学、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羽首次把中国文化精髓中的儒、释、道精神与饮茶过程融合起来,将饮茶当做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等这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来强调“精行俭德”的自我陶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尚仁贵中,强调“中庸之道”,反对“过”和“不及”,要求我们不偏不倚的看待世界。同时强调“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而不同”,这也是中国茶艺的思想主体。中国人的性格就像茶,总是努力清醒地看待世界,追求人与天道的自然和谐。释家贵“悟”,讲求彼岸,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道家尚“无”,为茶艺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艺的灵魂,提出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以及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因此,当代茶学家庄晚芳先生将中国茶艺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廉美和静”。“廉”就是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美”就是品茗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和”就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敬”就是敬人爱民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