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液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 血浆: 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气体 血细胞: RBC WBC Plt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成年男性 40%?50% 成年女性 37%?48% 新生儿 55% 血浆蛋白 血浆总蛋白: 60-80g/L 白蛋白A: 40-50g/L (分子量较小,浓度最高) 球蛋白G: 20-30g/L (?1-、?2-、?-、?-globulin) 纤维蛋白原Fi:20-40mg/L(分子量最大,浓度最低)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临床上提示肝脏疾患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 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多比重大) 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红细胞比重:1.090 ? 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比)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2.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与水相比,血液相对粘滞性为4 ?5,血浆为1.6 ? 2.4。 红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和血流速度等影响决定粘滞性。(血流动力学)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 300 mmol/L (300 mOsm/Kg H2O,相当于770 kPa)。主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晶体渗透压 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分子量小,故为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血管内外水平衡) 2、用A、B型标准血清检定血型 谢 谢 1、白细胞的数量、功能和分类 数量:(4~10 ) ?109/L,变异范围大 功能:实现对机体的防御功能 单核细胞 分类: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2、白细胞的特性及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生理特性: 血细胞渗出 趋化性 吞噬作用 分解作用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颗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无颗粒细胞 (三)血小板(platelet)生理 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代谢能力的小块细胞胞质。进入血液后只在前2天具有生理功能,平均寿命7-14天。 1、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值: (100~300)?109/L ( 10~30万/mm3)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2)聚集 (3)释放 (4)吸附 (5)收缩 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2)参与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血液从血管中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①血管收缩 ②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③血液凝固 (3)促进凝血 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伤口流血一段时间后血液会自己在伤口处凝固? 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1、血液凝固的概念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胨凝块状态的过程。实质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简称血纤维。血纤维交织成网,并将血细胞罗其中,形成血凝块。 血清: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发生回缩所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 2、凝血因子: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特点: 1、除因子Ⅳ和PL外,都为蛋白质(酶) 2、多在肝脏合成,有些合成需Vitk(27910)参与; 3、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4、除因子Ⅲ由损伤的细胞释放外,其他因子均存在与血液中。 3、血液凝固过程 血液凝固的基本反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