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11cycleofmaterial.ppt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在归还于环境中,此为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流动,而物质不断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正是这两个过程使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之间和各种成分(非生物和生物)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 物质循环 生物化学循环(biochemical cycle)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地球化学循环(geochemical cycle)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水循环 气体型循环 沉积型循环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生命与元素 物质循环的模式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一、生命与元素 生物体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大量元素 (0.2%) 微量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6种 大量元素 (0.01-10%) 微量元素 (10-5-10-3%) 二、物质循环的模式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pool)和流通(flow)两个概念加以概括,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在单位时间或单位提及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流通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通过的营养物质的绝对值来表达,为了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重要性,用周转率(turnover rate)和周转周期(turnover time)来表示。 物质循环的速率指数 周转率就是出入一个库的流通率处于该库中的营养物质的总量: 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周转时间就是库中的营养物质总量处以流通率: 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 周转时间表达了移动库中全部营养物质所需要的时间。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物质循环的速率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很大的变化,影响物质循环速率最重要的因素有:1.循环元素的性质,即循环速率是由循环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致;2.生物的生长速率:这一因素影响着生物对物质的吸收速度和物质在食物链中的运动速度;3.有机物分解的速率: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并使有机体很快分解,迅速将生物体内的物质释放出来,重新进入循环。 应用专题 纯林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组成及其分解 城市生态系统枯落物焚烧或收集过程的影响 森林采伐方式对森林养分物质循环的影响 绿化树种配置与其主要生态用途及其适宜区关系 Hot spot Hot moment Interface 三、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物质循环中生物的作用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water cycle)、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和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 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的区别 第二节 水循环 全球的水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一、全球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是由太阳能推动的,大气、海洋和陆地形成一个全球性水循环系统,并成为地球上各种物质循环的中心循环,其中,降水和蒸发是水循环的两种形式,地球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总的来说是相等的。 海洋是水的主要蓄库。 一、全球的水循环——意义 是地球上各种物质循环的中心循环; 促进不同生态系统间营养物质的搬运; 影响地球热量的收支情况,调节地球温度,防止发生剧烈波动。 二、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包括截留、渗透、蒸发、蒸腾和地表径流 。 专题:水循环 森林的水文效应(林学、水保、水利) 城市生态系统水污染及其处理(园林、城规) 城市生态系统 不透水层对水文循环和营养循环的改变 第三节 气体型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氧循环 一、碳循环 由于Co2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有高度的吸收性,这就有可能导致大气层低处的对流层变暖,而高处的对流层变冷,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 韩士杰 等著,2008,科学出版社 全球贮碳量:土壤与植被中碳储量比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的比较 碳循环有关概念 碳汇,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解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doc VIP
- 总账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测绘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置办法.docx VIP
- 最新版精选食品安全管理员完整题库298题(含答案) .pdf
- 造纸用压滤脱水靴套加工设备.pdf VIP
- 【腾讯广告营销洞察】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pdf VIP
-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复习课件).pptx VIP
- 一例基于5A护理模式下的AECOPD患者肺康复改善护理个案(1) PPT课件.pptx VIP
- 湘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田间的精灵》同步课件.pptx VIP
- 广州市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暂行规定.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