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师导学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教师导学案

课题:《拿来主义》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 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3、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4、、“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自主预习】 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注音: 自诩(xǔ???) 残羹(?gēg??)冷炙(?zhì??)譬如(?pì?)脑髓(suǐ???) 孱头(càn???)蹩进(bié???)糟粕(?pò??)?国粹(?cuì?)茅厕(si???) 2、改正别字 辨解(?辩??)残羹冷灸(炙???)礼上往来(尚???)嘻笑怒骂(?嬉??)针贬时弊(砭???) 自栩(诩???)陷????井(?阱??) 3、??理解???礼尚往来: ?自诩: ?譬如(pì): (二)通读全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哪一段提出来的? 论点:拿来主义 在第七段提出来 2.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前,作者谈到了哪几种主义?与中心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闭 关 主 义 送 去 主 义 送来主义 3.阅读揣摩课文1—7段,完成下表。 名称 表现 实质 后果 闭 关 主 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排外) 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送 去 主 义 只是送出去,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媚外) 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送来主义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 化经济侵略的政策(降外) 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2)怎样“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拿来”有何意义?建设民族新文化 ????(4)怎样才能“拿来”?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我的疑惑】 【课内探究1】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是怎么论证的?论证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比喻论证。 作者先把文化遗产比喻成“大宅子“,在提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