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前 言 1、为确保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隐患,自2014年11月15日进入冬期施工,我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冬期施工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人力、物力做好冬施的相关工作,从而保障冬施顺利进行。依据冬期施工规范和公司相关要求,主要针对钢筋、模板、混凝土、防水、回填土五大分项工程采取措施,冬施期间施工的混凝土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均满足规范要求,具体措施详见冬施技术方案与冬施技术交底。 施工部署 为了落实冬期施工措施,保证冬期施工工程的质量,项目部成立冬期施工小组,负责冬期施工管理工作,并且职责到个人,各负其责。分别对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和物资供应进行控制,确保冬季施工中,各项工作及时有效进行。 现场冬施情况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部署及工程实际进度情况,本工程需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包括: 地下二层主体结构至三层。地下室外墙防水工程、基础肥槽回填施工处在冬施阶段。在冬季施工期间,天气寒冷、白天时间较短、工人施工操作难度大、造成工作效率降低。混凝土养护方式为综合蓄热法。 冬施组织机构 二、冬季施工期限划分的原则 当日最低气温:5℃-6 ℃= -1 ℃;20年短期统计,大多数最低气温是0℃~-2℃ 当未进入冬期施工前,突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至0 ℃以下时应按冬期施工方案对工程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三、冬季施工适用范围 四、术语 综合蓄热法 掺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在混凝土配制中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混凝土液相拌合水结晶形态皆发生畸变,对混凝土产生的冻胀破坏力减弱。根据20世纪80年代北京建工总局的研究以及多年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综合蓄热和负温养护法(防冻剂法)施工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值定为4.0WPa、5.0WPa是安全合理的。 五、混凝土工程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4.0 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5.0MPa。 对强度等级≥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30%, 不宜:经试验数据统计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4.0 MPa能达到要求,可采用4.0 MPa。 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取值。 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55。 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原材料、搅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检查应有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应将记录资料提供给施工单位。 检查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使用。 为抢进度,楼板浇筑后应避免过早上人,混凝土应达到1.2MPa,方可上人,避免混凝土面层踩踏变形;钢筋不应集中堆放,避免造成楼板支撑变形过大,造成楼板裂缝。对布料杆的设置,应考虑支撑加强措施。 六、热工计算 表明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具有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降低的规律,因此规定受冻临界强度=4MPa,应该同样适用于C6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12.8h(20℃)等效龄期换算表 表B.2.2.9-1 假定:当L=K·M=11.2×14.3=160 KJ/m3·h·K;选用P.O42.5水泥,Vce=0.012(h-1/5℃);Qce=350KJ/kg ;水泥用量mce=280kg/m3 入模温度T3=10℃ 按养护阶段计算公式结果:t=28h时,T0 =0.0002 ℃ ≈0 ℃, 当t=28h时,Tm=3.27 ℃ M=∑(T +10)Δt=(3.27+10)×28=372.4 ℃h 计算式: Tm,a≥10 [ln (L/(223×0.803N))-0.0022?mce] L≤223×0.803N×e(Tm,a/10+0.0022*mce) K≤L/M 式中 L——散热系数,L=K?M( W/m3·h·K); K——保温层总传热系数( W/m2·h·K); M——结构表面系数( 1/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