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血后疟疾 潜伏期:7-10天 主要为间日疟 无肝内繁殖阶段,不产生迟发型裂殖体 无复发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inemic syndrome) 亦称黑尿热 发生原因:为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加之疟原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的直接微血管病变所致 ,抗疟药物(如奎宁及伯氨喹)亦可诱发. 临床表现:寒战、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血症状,严重者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衰竭. 临床表现 再燃与复发 再燃:血液中残余的疟原虫引起 四种疟疾都可能出现 病愈后1~4周 复发:由寄生于肝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 间日疟和卵形疟 病愈后3~6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贫血,WBC正常或减少,大单 核细胞可增高 血涂片(薄片及厚片):吉姆萨染色直接镜检疟原虫。厚血片检出率较薄血涂片提高10倍以上,但无法确定疟原虫的种类,最好与薄血片同时参照检查 实验室检查 恶性疟的诊断以查见配子体最具特征性,但其发育缓慢,早期常不易查见,晚期又由于大量含疟原虫的红细胞粘附聚集于内脏微血管,亦难于在外周血中查见,需格外仔细。 骨髓穿刺涂片(阳性率高) 实验室检查 其他实验室检查: 吖啶橙荧光染色—具有快速诊断的特点 DNA探针杂交—敏感性高 PCR—更适合于现场应用 血清学方法—特异性抗原检测,方便快速敏感 抗体检测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惟外来人员检测到高滴度抗体,提示有新近的感染 诊 断 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对疟疾病例作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 诊 断 原 则 流行病学资料 到过疟疾流行区,是否有蚊虫叮咬 近期有无输血史 临床表现: 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间歇发作有规律性 反复发作后,多有贫血、脾大 脑型疟在疟疾发作数日后出现神志改变 溶血尿毒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骨髓涂片吉姆萨染色:疟原虫阳性可确诊 诊断性治疗:一般24-48h发热被控制 鉴 别 诊 断 与发热疾病鉴别:病原学的确定 伤寒 败血症 钩端螺旋体 胆系感染 尿路感染 脑型疟疾与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中毒性菌痢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 后 间日疟、卵形疟与三日疟预后良好 恶性疟病死率高 婴幼儿疟疾病死率高 脑型疟病死率高 黑尿热的病死率亦高 治 疗 一、抗疟原虫治疗 1.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虫的药物 氯喹:用于对氯喹敏感的疟原虫治疗,控制发作首选,口服吸收快,排泄慢,作用持久,副作用轻,老年人和心脏病者慎用。口服3天,3天总量2.5g,首次1g,6~8h后0.5g,第2、3天各服0.5g。 伯安喹:控制复发(杀灭肝细胞内裂殖体、“休眠子”),防止传播(杀灭各型配子体)。不能单独控制发作(对RBC内期作用差),紧接控制发作药物后服用。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发绀等。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可急性血管内溶血。口服8天。 抗疟原虫治疗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线粒体外膜等而起抗虐作用。吸收特快,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g,第2、3日各服0.5g 蒿甲醚针剂首剂300mg,IM,第2、3日各IM 150mg 青蒿琥酯,成人第一日100mg,1次/天,第2~5天50mg,2次/天,总量600mg。抗虐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其耐药性低,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的治疗 抗疟原虫治疗 磷酸咯萘啶:控制发作(杀灭RBC内期)。口服3天,总用量1.2g,第一日0.2g,2次/日,第2、3日各0.4g顿服。 哌喹:常用磷酸哌喹,类似氯喹,半衰期9天,长效抗疟药。耐氯喹的虫株对本品仍敏感 盐酸氨酚喹啉:作用于氯喹相似。 盐酸甲氟喹:长效制剂,半衰期约14天,作用较强,副作用轻,对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感染亦有较好的疗效,但耐药株广泛。口服750mg,一次顿服 疟 疾 malaria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感染科 白贞子 疟疾居目前世界上传染病致死率第三位,第一位是艾滋病,结核病位于第二位,约300万人死于疟疾 疟疾居目前世界上寄生虫病致死率的第一位(血吸虫病、阿米巴病)。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常有复发; 三日疟每三日发作一次; 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常无复发,严重者可导致脑型疟疾。 概 述 疟原虫→人血→肝细胞内寄生繁殖→红细胞内繁殖→红细胞成批破裂→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 病原学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可复发) 卵形疟原虫(可复发) 三日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