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中考考点——修辞手法
一、中考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二、知识梳理:
1、比喻:
(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比作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3)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4)非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表示列举)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想象)
拟人:
(1)定义: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情态、思想感情。
(2)作用:把事物人格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夸张:
定义: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类型:夸张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①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深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浅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③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举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作用:夸张有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作用。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注意: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排比:
(1)定义: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排列起来,以强调表达力和语势的修辞方法。
(2)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偶:
(1)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作用:对偶可以使语言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复:
(1)定义:是根据表达需要,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
(2)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或感染力。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类型:
①接连反复: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间隔反复: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居十日,扁鹊复见。
设问:
(1)定义:设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
(2)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反问:
(1)定义:反问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2)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辨析
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如:A、石拱桥的桥洞像虹。B、小李像过去那样尊敬老师。C、他像要发火了。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辨析:A、D是比喻句。比喻句中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即以他物比此物。B句只是一种事物的前后比较,C句则是表示对一种事物的一种推测。
2、比喻与拟人
如: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辨析:A比喻B拟人,比喻重在“喻”,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重在“拟”,拟体(人)在句中不出现。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