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血液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数量:正常 (4.0~10) ×109个/L,过多见于感染,过少见于白血病等.生理变动: 新生高;下午比晨高;进食/疼痛/激动时高;妊娠末期时高. 2.分类. : 按形态/功能/来源分三类: (1) 粒细胞:含颗粒不同又分① 中性(neutrophil):②酸性(eosinophil) ③碱性三类粒细胞 (2)单核细胞: 血浆中叫单核细胞 出到组织中叫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大增强. (3)淋巴细胞: 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 * 生理止血 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临床上用针刺指尖或耳垂观血自然流出,测其出血延续时间为出血时间, 正常1~3分钟.如果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如白血病,出血时间延长,表明止血功能差,甚至流血不止. 过程:1.受损血管痉挛收缩:受伤反射交感N兴奋,伤处内皮细胞及粘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5-OH,血栓烷A2,内皮素等使血管收缩. 2.血小板血栓:血管内膜受损暴露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使之粘附/聚集于破损处形成松软血栓堵伤口. 3.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与维持(血凝):激活血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网络血细胞其中形成白色牢固血栓,永久止血. * 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称之.参与粘附的有血小板膜糖蛋白GP,内皮下组织,血浆成分等.GP有GPIb/Ⅸ,GPⅡa/Ⅲ;内皮下成分是胶原纤维;血浆成分主要是von Willebrand 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则出血倾向. 受损露胶原, vWF与之结合变构,再与GP结合,需Ca2+参与. 2.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之.致聚剂有ADP, Adr,5-OH,组胺,胶原,凝血酶,PG等生性理及细菌,病毒,Ag-Ab,Drug等病理性,分第一/可逆与第二/不可逆时相. ADP最重要,呈量-效关系. 3.释放:受刺激后致密体/a-颗粒或溶酶体释放:ADP, ATP, 5-OH, Ca2+; PF4,Vwf, PDGF,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因子V,凝血酶敏感蛋白;酸性水解酶,组织水解酶 * 血小板促凝作用包括: 1.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与内/外源凝血信息途经因子Ⅹ和Ⅱ激活 2.血小板表面结合许多凝血因子,加速凝血过程.(因子有Ⅰ, FⅤ, FⅪ, FⅩⅢ,与FⅩa结合后加速30万倍.) 3.激活后释放内容物增加纤维蛋白形成,加固血凝块 (如a-颗粒释放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内收缩蛋白收缩等挤出血清使形成牢固止血栓,巩固二期止血形,成永久止血) * 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冻胶样)的过程。简称血凝。是一系列凝血因子作用的结果。 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回缩释出的淡黄液体称之。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消耗(少)。 * 按发现先后用罗马数字命名有13个,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和磷脂等也参与,FⅥ即FⅤa故取消Ⅵ只12个: ①除钙离子和磷脂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②大部分以酶原形式存在(Ⅶ有 活性),需激活才有活性:F-Fa ③除组织因子Ⅲ外,其余均在血浆,多由肝合成,Ⅱ,Ⅶ,Ⅸ,Ⅹ还需依赖vitK 参与。 ④起酶促作用的Ⅱ,Ⅶ,Ⅸ,Ⅹ,Ⅺ,Ⅻ,ⅩⅢ 起辅助作用是Ⅲ,Ⅴ,Ⅷ. ⑤凝血中被消耗的Ⅱ,Ⅴ,Ⅷ,ⅩⅢ ,最不稳定的Ⅴ,Ⅷ * 按激活Ⅹ的始动因子不同分 1 内源性凝血途径: 由Ⅻ启动并完全由血浆内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 血液与带负电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脂/胶原等接触启动(表面激活),Ⅻ-Ⅺ-Ⅳ--Ⅸ-Ⅷ-Ⅴ-Ⅹ-Ⅱ-Ⅰ(具体过程看书64页) 临床:缺乏因子Ⅷ、Ⅸ或Ⅺ,形成血友病A,B,C,凝血协和慢,有出血倾向。 2 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因子Ⅲ启动的凝血过程. 参与的因子有: Ⅲ-Ⅶ-Ⅳ-Ⅹ-Ⅴ--Ⅱ-Ⅰ (具体过程看书64页) * 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包括 抗凝血酶Ⅲ/C1抑制物/?1 抗胰蛋白酶/?2抗纤溶酶/ ?2巨球蛋白/肝素辅助因子Ⅱ. ② 肝素:酸性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产生,肺/心/肝/肌含量丰富, ③ 蛋白质C系统:包括蛋白质C(protein C)/凝血酶调制素(thrombomodulin TM)/蛋白质S和蛋白质C抑制物等. 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抗凝物, 主要来自小血管内皮细胞. * 来源: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 作用:通过其精氨酸残基与Ⅸa、Ⅹa、Ⅺa、Ⅻa和凝血酶分子的丝氨酸残基活性中心结合使之灭活,起抗凝作用.其直接作用非常缓慢, 与肝素结合结合后增加其抗凝作用2000倍. * * 血型: 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有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小板血型等一般指红细胞血型。血型意义:1.输血:输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