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题1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题12.doc

4.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每课一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11·衡水期中)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  )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山川之神”看封建官僚受迷信思想影响,由“激轮……皆碎”看出技术缺乏;由“借英、法等国金钱”看出资金缺乏。“诸强……凌逼”看出清政府担心列强控制中国,由“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可知修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答案: A 2. (2011·安徽皖南八校)右图是位于上海金融中心28楼展示中心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专区。如果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人了解世博会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 A.充分利用各轮船公司的客轮 B.增加各地飞往上海的民航班次 C.通过政府增发的报刊杂志 D.通过上海装置的无线电台 解析: 中国首条民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是1920年才开通的,100年前的1910年前后中国人通过民航了解世博会是不可能的;B项符合要求。中国最早的轮船公司创办于19世纪70年代的上海,上海装置无线电台是在20世纪初,报刊杂志是较早出现的大众化的传媒工具,中国第一份政府报纸是1901年8月由袁世凯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A、C、D三项都是可能采用的方式。 答案: B 3.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了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说明(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慈禧坚持封建等级观念,对近代化交通工具持反对态度,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答案: D 4.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中国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业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 答案: C 5.1908年4月3日《申报》这样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史料说明了(  ) A.国民政府建立后,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B.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 C.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从“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分析,史料说明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 答案: C 6.(2011·中山模拟)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 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B。 答案: B 7.(2011·山东淄博一模)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叶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答案: C 8.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  )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④中的“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不准确。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