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雅集之外的顾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山雅集之外的顾瑛

玉山雅集之外的顾瑛   元人顾瑛(1310-1369),生于昆山界溪之累世豪族。“曾大父宗恺,宋武翼郎。大父闻传,元卫辉怀孟路总管”,是以“大父洎其诸从父,皆纡金拖紫,贵显赫赫”。然而顾瑛本人却无意仕途,年十六废学从商,三十岁“复读旧书,日与文人儒士为诗酒友,又颇鉴古好玩”。年约四十岁。则专志营造“玉山佳处”,并创造玉山雅集的文化盛事。年四十七,剃发为金粟道人。年四十九,自撰《金粟道人顾君墓志铭》。洪武元年(1368),谪居临濠,翌年病逝于斯。 中国论文网 /7/view-7214749.htm   顾瑛以举办“玉山雅集”而名垂青史,以至于曾有论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顾瑛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主持玉山雅集。成为玉山雅集的东道主、首席诗人”。本文却认为顾瑛一生其实颇见曲折。除了世人熟知的雅集志业之外,他曾在政治与文化场域之间穿梭,也曾徘徊于诗文倡和与宗教修行两种生活方式之间。再者,顾瑛晚年甚至从玉山雅集的活动场域,转移到湖海漂泊的生活世界里,并逐渐从社会生活舞台上隐退,企图超越凡俗、隐逸避世。   一、政治参与   至正十年(1350)顾瑛独资赞助昆山州重建城隍庙的义举,成就了一桩由热心公益的乡绅响应官府感召而捐资修庙的善行美事。一方面,此举被诠释为:“瑛也独任,不烦公私,而成之速、工之美若此。盖上以善劝下、下以善应上,感孚之理固自有不可遏也。”另一种诠释,则又归诸于顾瑛个人的宗教经验:“盖十年前。瑛曾梦与神接。神语之曰:岁在摄提龙御于斗,必有良牧,式康式阜,吾宫当大,汝其左右。”亦即,由于庙事兴废与城隍之神所示梦境相符,顾瑛遂“忻然以庙事为己任”。又或许,顾瑛之所以慨然承担修庙之举。乃是其济贫周急、豪侠好义性格的表现。如同殷奎评述顾瑛所言:“方其年壮气盛。觊慕布衣任侠之权。至以原巨先、杜季良自许。请致宾客。将希踪郑庄,一何快也!”于是乎“忧人之忧、乐人之乐”,遂慷慨捐输、义无反顾,正如他因“重义急水火”、爰慨制?鼓竟滓栽?郑元佑的义举一般。   顾瑛与官府的关系究竟是否异常密切?曾经响应城隍庙重建工程的举动,是否意谓他刻意经营政治人脉以保障私家利益?其实或许不然。顾瑛曾自述其“不学干禄,欲谢尘事、投老于林泉而未能果”,抱怨其衷心向往林泉高致,却每受官府干扰:   先是浙东帅府以茂异辟为会稽儒学教谕,趣官者至,则趋而避之。至正九年,江浙省以海寓不宁,又辟贰昆山事。辞不获已,乃以侄良佐氏任焉。   可见顾瑛逃避任官之犹恐不及,又以侄代己出任昆山武职,争取隐逸自由之身,然而官威所迫,自有其无所逋逃之强势。随着元末战乱四起,顾瑛更难以置身事外:   又五年(案:至正14年),水军都府以布衣起佐治军务,受知董侯抟霄。……又一年,都万户纳麟哈剌公复俾督守西关,继委审赈民饥。公嘉予有方,即举知是州事。朝廷使者衔宣见迫,且欲入粟,泛舟钓于吴淞上。   至正十四年(1354),顾瑛以布衣佐治水军军务、平定海寇。来年,督守西关、审赈民饥,甚至从军幕中,奉命选领水军、协力剿捕昆山贼党。可见元官府强制顾瑛所为劳役,除了征辟儒学教谕之类文职外,另有军事武职若干。其中督守西闾关、筑城守备之役,颇令顾瑛苦不堪言,随后“入粟补官”的胁迫,更逼使其舟遁避祸。然而,至正十六年(1356)当张士诚据吴之后。他却依然迫于时人交相荐举之厄。顾瑛欲谢世缘而无策,于是“祝发庐墓”、削发做在家僧,并且“营别业于嘉兴之合溪”,“阅大藏经以报母恩”。同时更“渔钓五湖三泖间”,希能谢绝尘事,与世相忘――其所以矢志拒绝出仕的决心可见一斑。   基于前述,至正十五年(1355)被迫镇守西关的顾瑛,显然是百般不愿的――既感慨“腐儒不愿黄金印,旧业犹存负郭田”,更因隐居无门,只得聊以“名惭征士起,职愧守关忙”而解嘲。无奈“守关三月不得去”的他,除了“朝骑生马驱公府,暮阅阴符校武书”之外,还得苦于修城之难“二月修城五月过,修城不了奈城何?只因一夜斜风雨,到晓都坍一半多”,乃至于必须面临“赈饥岂意属儒冠”、“又俾审理民间饥”的沉重负担,岂料极度难堪之境,更属“补官使者招入粟,一纸白麻三万斛”!盖因元廷政府为了导引民间力量协助官方赈济灾荒的工作,出台了“入粟补官”政策,并于元文宗时期予以制度化。该政策鼓励(强迫)富民“依例出米”或“折纳价钞”。此所以顾瑛被迫审赈民饥,以至于“频年官籴廪为空,数月举家朝食粥”:直到面对元廷“到处都添滥设官”的强制入粟之令如大难临头时,顾瑛只好重施故技,走为上策――不得不泛舟吴淞江上,逃匿江湖以远避风头。值此之际,顾瑛只能发出“肯将身事逐飘蓬,鬻爵何缘到野翁”的感叹,同时心生“老去滔滔嗟逝水。愁来咄咄作书空”的牢骚,以及“殷勤寄语娄东友,归日草堂重赋诗”的期盼。   但事实上,顾瑛并非昧于民间疾苦、对社会现实无感的人,是以在诸多诗作中,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