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明代长城碑刻研究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明代长城碑刻简述 郑立新 河北省是历代长城较多的省份之一,特别是明长城,占了较大比重。包括蓟镇、宣镇、真保镇和昌镇(今北京市),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几次文物普查,特别是对长城的大规模调查,发现了大量的仍残存于明长城体上的碑刻文字,这些碑刻真实地记录了明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年代等一系列纪实情况,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碑文内容反映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情况,研究这些碑文,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明北部边防、长城“九边”的历史,和明、蒙古关系史……等都非常重要。 一、河北明长城碑刻概况 记载明长城的文献,大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文献记载,另一是历史遗留下来大量碑刻文字和世代相传的口述,而文献、碑刻是主要的。关于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防务组织,官军以及兵力的配备,粮谷后勤、春秋两防、屯田,抚赏、通贡,朱明王朝和蒙古的关系……等,有明一代,留有大量文献,《明史》、《明实录》、《明经世文编》等许多官方文献外,九边长城几乎都有专志,篇幅浩繁,各地府、州、县志更是详备,明人杂记、野史等都包括了相当珍贵的史料。二是碑刻文字,是长城文献的另一来源,它是记录长城载体的直接材料。具体如长城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边墙墙体的规格、尺寸、边墙上的各种附属设施,如关隘、敌台、战台、哨楼、附墙台、炮位、房址、墩台、拦马墙、水门,镇、路、关、营、堡、城址的分布等正史中虽有提及(如各路城址),但文献记载不多,而更多的需要是实地调查和碑文记载来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长城沿线留下来的大量碑刻,真实的记录长城情况,这些碑刻是无声的语言,是活着的历史。见证长城的直接材料,也是当时最科学、最真实地记录,它记载着每一段长城的情况、当时的修筑背景、工程进度、春秋两防、卫所官军、士卒轮换情况、屯驻官员莅临纪事,边防、关隘、通贡,蒙、汉人民经济贸易往来,边墙内、外的军事战争,明廷的禁边和蒙古的入侵……等一系列事件,每一块碑文都是一页活着的历史,碑文的记载很多在正史中是找不到的,正是因为这样,寻求记录和研究碑文,成为解释长城上的某些疑团的直接解秘材料。 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多次文物普查,提供的线索和从各方文博部门征集到一部分碑文,已多见于报刊报导,同时从各府、州、县志中也收录散佚的为数不少的碑刻文字。长城碑刻大规模搜集,大概有两次:一是1979年全国长城普查以来各地方文博部门调查搜集大量长城碑刻。原河北省长城考察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调查发现明蓟镇长城沿线墙体上、敌楼内、住堡中仍存有碑刻160余方,曾作为内部资料,编辑了《河北明长城碑碣石刻文字辑录》三辑。(1) 二是2006年以来开展的全国性的长城资源考察,在全省范围内又调查收集到了各种长城碑刻文字资料374方,另有砖文44款,铜、铁炮、铳铭文42款,合计460条。(2)374方碑刻的分布,今仍存于长城墙体上。敌台内和住堡群众家中的碑刻有172方,内转载已出版的《秦皇岛长城》一书中的碑刻13方,转载《迁西石刻》书中的碑刻40方,转载原长城队《石刻辑录》碑刻21方,各市、县博物馆提供的多见之后报刊报导过的碑刻102方。从各地方志等转录碑刻、墓志26方。并于2009年1月出版了《河北省明代长城碑刻辑录》两册。(3)根据执行主编在该书《后记》中说:《辑录》“收录城工碑八十二通;阅视鼎建碑四十八通,纪年纪事刻石十二块,门额、台铭刻石六十七块,边塞摩崖石刻三十五款,相关碑刻六十八通,墓碑两通,墓志铭二十三方(合),佚碑录文四十一篇,文字砖四十六种,炮铳铭文四十方,共四百六十个条目。从前述碑刻分布情况看,而真正属于今长城沿线、墙体、敌台、住堡等群众手中的碑刻为172方,另部分砖文。这是和长城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其余碑刻、墓志、佚碑录文等多从过去发现的地方石碑刻、报告、志书中的碑刻大量转载并全文录入,一些碑刻文字多经介绍研究。就是说今仍在长城线墙体、敌台、住堡中和群众手中的碑刻,调查者真正付出辛劳,他们冒酷暑,抗严寒,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对于边墙上的碑刻进行传拓,调查来的各种数据,来之不易,这些材料要就原地记录、传拓,或直接把碑刻本身征集起来,工作人员之辛苦可想而知;另各地文博部门广采博闻,从已发表报刊文集史志资料中征集的碑刻材料集中在一起,又重新整理进行整合,分门别类,体现其工作量之大,正如在辑录的前言中所报导的参与调查征集、拓片工作人员多达35人(含执行文字编辑),可见《辑录》是一个集体的劳动成果,渗透了工作人员的心血,材料公布可谓集长城碑刻之大成。但公布的原始材料,有许多是新的内容,又是第一次发表,其研究成果尚需花大气力,就是说研究这些碑刻,仍需相当的时日。 《辑录》在后记中把碑刻分为10类,这只是从碑刻的功能和种类上分的,但涉及碑刻内容则在前言中寥寥数语,却非常之少。 碑刻的内容,涵盖了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