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厌氧性细菌 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革兰染色阳性 破伤风梭菌 细菌简介 破伤风杆菌(C.tetani)是破伤风的病原菌,为外源性感染。当机体受到外伤,创口被污染,或分娩时使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等,本菌均可侵入,发芽繁殖,释放毒素。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约有100万病例发生,死亡率在20%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可高达90%。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菌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胞正圆,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 染色:革兰染色阳性,但培养48小时后,尤其当形成芽胞时易转变为阴性。 培养特性:严格厌氧。在厌氧血平板上,37°C培养48小时后始见薄膜状爬行生长物,伴β溶血。 疱肉培养基中使肉渣部分消化变黑,产生少量气体 抵抗力: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芽胞通常经75~80℃ 10分钟仍保持活力,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二、致病条件 破伤风杆菌由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但在一般表浅伤口,病菌不能生长。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1.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2.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均易造成厌氧微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 三、致病因素 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破伤风杆菌能产生两种外毒素: 1、破伤风溶血毒素:对氧敏感,其在功能上和抗原性与链球菌溶血素O相似,β型溶血,但在导致破伤风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属神经毒素,毒性极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μg。其化学性质为蛋白质,不耐热,65°C 30分钟即被破坏;亦可被肠道中存在的蛋白酶所破坏。 四、所致疾病 引起人体破伤风。破伤风痉挛毒素可以使骨骼肌的兴奋性增高,引起骨骼肌的强直收缩,直至痉挛。症状典型: 1.咀嚼肌痉挛所造成的苦笑面容及持续性背部痉挛(角弓反张)。 2.早期症状还包括有漏口水、出汗和激动; 3.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还可产生心率不齐、血压波动和因大量出汗造成的脱水。 破伤风: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 五、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 一般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是因为: 1.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很强,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而如此少量的毒素尚不足以引起免疫; 2.毒素与组织结合后,不能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毒素。 故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2个月,平均7~14天。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50%,孕妇,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 六、微生物学检查 伤口直接涂片镜检和病菌分离培养阳性率很低,故一般不进行。 依据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七、防治原则 1.特异性预防:一般以注射类毒素主动免疫为主,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一种含有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的百白破三联制剂,对3~6个月的儿童进行免疫,可同时获得对这三种常见病的免疫力。 免疫程序:婴儿出生后第3、4、5月连续免疫3次,2岁、7岁时各加强一次,以建立基础免疫。今后如有可能引发破伤风的外伤,立即再接种一针类毒素,血清中抗毒素滴度在几天内即可迅速升高。国外亦建议初次免疫后,每10年加强一次,可高度有效地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2.创口处理: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扩创,防止厌氧微环境的形成,是重要的非特异性防治措施。 3.特异性治疗:包括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两方面。 (1)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使用TAT,一旦毒素与细胞受体结合,抗毒素就不能中和其毒性作用。剂量为10-20万单位,包括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和伤口局部注射。 (2)由于目前应用的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免疫马匹所获得的马血清纯化制剂,因此注射前,无论用于紧急预防还是治疗,都必须先作皮肤试验,测试有无超敏反应。必要时可采用脱敏注射法或用人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3)对伤口污染严重而又未经过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