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与研究.docVIP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与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与研究.doc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何 镔 高明友 戴雪梅 李森华 潘 军 曹正龙 张贵荣 程继明 戴书陈 项 梅 (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239300)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成功的在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pylori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公认,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密切相关[1]。近年研究表明,HP感染在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和皮肤病等的发病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2]。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第I类致癌原。因此抑制和杀灭HP是防治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3]。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占成年人的30%—50%,发展中国家为40%—8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0%—90%,平均59%[4]。 我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为消化道肿瘤及其它消化道疾患高发地区,有必要开展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了解哪些人群易感染HP,尤其在中医临床分型上与HP感染有何相关性,本项研究共完成病例1295例,HP阳性 639例,设对照组HP 阴性 65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项研究1295例患者,均来至我院住院与门诊2010年1月-2013年12月。639例HP+患者中,男性379例,占59.31%,女性260例,占40.69%,年龄18岁14例,占2.19%,18-40岁149例,占23.32%,40—60岁372例,占58.22%,60岁 104例,占16.27%。对照组656例HP—患者中,男性360例,占54.88%,女性296例,占45.12%,年龄18岁的39例,占5.95%,18—40岁的142例,占21.64%,40—60岁362例,占55.18%,60岁的113例,占 17.22%。 1.2中医分型 中医分型标准参照《实用中医消化病学》[5]、《消化病诊疗指南》[6]、《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7]制定。确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寒型、湿困脾胃型、胃阴亏虚型、寒热错杂型、胃络血瘀型8种证型。 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攻撑两胁,嘈杂泛酸,胸闷纳少,嗳气或矢气则舒,心烦易怒,喜太息,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脾胃湿热型:胃脘胀满或灼痛,口苦、口黏、口臭,口渴不欲饮,头身重着,暖气,纳差,吞酸,嘈杂,大便不爽或秘结,舌苔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脾胃虚弱型: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柔软,食后或劳累则加重,纳少乏力,呃逆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缓。 脾胃虚寒型:胃痛绵绵,喜温喜按,遇冷或劳累后发作或加重,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少便溏,食后腹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口淡流涎,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湿困脾胃型:恶心呕吐,脘腹痞胀、隐痛,口腻纳呆,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胃阴亏虚型:胃脘隐隐灼痛,或胃脘嘈杂,饥时较甚,似饥而不能食,口干不欲饮,舌红少津,舌面有裂纹,口燥咽干,纳呆干呕,手足心热,身体消瘦,大便干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寒热错杂型:胃脘隐痛或胀痛,胃脘痞硬,暖气反酸,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时溏时干,腹中雷鸣下利,舌红胖,苔白黄相兼或黄腻,脉弦细或滑数。 胃络瘀血型:胃痛如刀割或针刺,痛有定处,痛彻胸背,痛势较剧,按之痛甚,食后痛甚,夜间为甚,呕血或黑便史,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1.3病例选择 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因消化道疾病在本院门急诊及病房患者1295例,诊断符合以下全部条件:①有上消化道症状;②1周内经相关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胃窦粘膜组织学HP检查。或13c呼气试验检查;③1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或抑酸剂;④无肝、肾功能障碍。 2、检查方法 电子胃镜检查、胃粘膜活检及HP检测,或13c呼气试验检查 3、结果 中医分型结果提示,639例HP+患者中肝胃不和型140例,占21.91%;脾胃湿热型186例,占29.11%;脾胃虚弱型 110例,占17.21%;脾胃虚寒型 64例,占10.02%;湿困脾胃型 51例,占7.98%;胃阴亏虚型38例,占5.95%;寒热错杂型31例,占4.85%;胃络瘀血型19例,占2.97%。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326例;与脾胃虚弱型和脾胃虚寒型174例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326例与湿困脾胃型和胃阴亏虚型89例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326例与寒热错杂型和胃络瘀血型50例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6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