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2: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AgI)m n Ag+ (n-x)NO3–]x+ x 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团的图示式: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溶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原因如下: (1)Brown 运动:溶胶的胶粒的直径很小,Brown 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2)胶粒带电:同一种溶胶的胶粒带有相同电荷,当彼此接近时,由于静电作用相互排斥而分开。胶粒荷电量越多,胶粒之间静电斥力就越大,溶胶就越稳定。胶粒带电是大多数溶胶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溶胶的稳定性 (3)溶剂化作用:溶胶的吸附层和扩散层的离子都是水化的(如为非水溶剂,则是溶剂化的),在水化膜保护下,胶粒较难因碰撞聚集变大而聚沉。水化膜越厚,胶粒就越稳定。 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二)溶胶的聚沉 在溶胶中加入易溶强电解质,将使更多的反离子进入吸附层,减少了胶粒所带电荷,使水化膜变薄,使胶粒的 运动足以克服胶粒之间的静电斥力,导致胶粒在相互碰撞时可能聚集合并变大,最终从溶胶中聚沉下来。 通常用聚沉值来比较各种电解质对某一溶胶的聚沉能力。聚沉值是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溶液的最低 浓 度。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规律为: (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主要是由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反离子)引起的。反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其聚沉能力越大,聚沉值就越小。 (2)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的聚沉能力虽然接近,但也略有不同。对负溶胶来说,其聚沉能力的相对大小为: Cs+>Rb+>K+>Na+>Li+ 对正溶胶来说,其聚沉能力的相对大小为: Cl->Br->NO3->I- (3)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如脂肪酸盐和聚酰胺类化合物的离子)都有较强的聚沉能力,能有效地破坏溶胶使之聚沉。 2.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将胶粒带相反电荷的两种溶胶混合,也会产生聚沉现象。与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不同的是,只有当两种溶胶的胶粒所带电荷完全中和时,才会完全聚沉;否则,可能聚沉不完全,甚至不聚沉。 三、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1.分散法 研磨法是用胶体磨把大颗粒固体磨细,在研磨的同时加入丹宁或明胶做稳定剂。工业用的胶体石墨、颜料、医用硫溶胶等都是用胶体磨磨制成的。 胶溶法是一种使暂时凝集起来的分散相又重新分散的方法。把新生成的沉淀洗涤后,加入电解质溶液做稳定剂,经过搅拌,沉淀就重新分散而形成溶胶。 (一)溶胶的制备 2.凝集法 化学凝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产物凝集而形成溶胶。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只要有一种产物的溶解度较小,就可以控制反应条件使该产物凝集而得到溶胶。 一般来说,在制备溶胶时,反应物的浓度要比较稀,反应物混合要比较缓慢,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要稍有过量。 改换溶剂法是利用分散相在两种不同分散介质中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点制备溶胶。 (二)溶胶的净化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将溶胶与纯溶剂用半透膜隔开,溶胶中的电解质和杂质的分子、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进入溶剂,而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不断更换溶剂,可将电解质和杂质除去。这种利用半透膜净化溶胶的方法称为渗析。 1、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是 ( ) [学生练习]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丁达尔效应 C.在NaF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看不到沉淀 D.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会发生堵塞 E.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 F.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道 C 2.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 A .雾 B .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 C .氢氧化铁胶体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 3.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有“化”好说1】必修1 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pdf VIP
- 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感.docx VIP
-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7课 熟悉旅游景区的自助式解说服务.docx VIP
- PSA15000Nm3h制氢装置操作手册.pdf VIP
-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6课 做一名优秀的景区讲解员.docx VIP
-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5课 认识旅游景区的解说服务.docx VIP
- 开利吊顶式新风机新样本N-DBFP(X)DFP(X).pdf VIP
- 【大单元教学】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教学分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 单.doc VIP
-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 课件 第一章 临床检验分离仪器.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