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铁酸锌 * * * 也叫蒸镀 * * * 人造金刚石薄膜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备 * 超硬材料 * 也可以通气 * * * * Ru钌 * * 在高聚物中掺和各种助剂(又称添加剂)、将不同高聚物共混、或用其他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复合而完成的改性。 (1)掺和改性 聚合物中通常要加入填料、增塑剂、防老剂(抗氧剂、热稳定剂、紫外光稳定剂)、着色剂、发泡剂、固化剂、润滑剂、阻燃剂等添加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 其中填料和增塑剂是添加剂中用量最大的。 ① 填料 降低成本 类型 有机填料 木粉、纤维、棉布等 作用 改善性能: 机械性能、耐热性、电性能、加工性能 无机填料 碳酸钙、硅藻土、炭黑、滑石粉、金属粉、金属氧化物、白炭黑(SiO2)等 2.高聚物的物理化学改性 * 通常都选用一些高沸点(一般大于300℃)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有机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磷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环氧化合物等)作为增塑剂。 如聚氯乙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70%的增塑剂就成为软质聚氯乙烯塑料。 增塑剂的加入能增大高聚物分子链间的距离,减弱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从而使其Tg和Tf值降低,材料的脆性和加工性能得以改善。 一些能增进高聚物柔韧性和熔融流动性的物质。 ② 增塑剂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高聚物混合形成具有纯组分所没有的综合性能的高聚物的方法。形成的高聚物称为共混高聚物(又称为高分子合金)。 聚合物共混物 塑料-塑料共混。如ABS-PVC共混,可改善耐燃性 橡胶-橡胶共混。丁腈橡胶与天然橡胶共混,可提高天然橡胶的耐油性和耐热性 橡胶-塑料共混。PVC-天然氯丁胶共混,可改善抗冲击性能 共混的作用: ① 改变单一聚合物的弱点,性能互补,获得优良综合性能; ② 赋予特别性能或功能,如赋予粘结性能、减震、导电、阻燃、 耐水等; ③ 改善加工功能。 (2)共混改性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制得一种多相材料的过程。 与共混相比,复合包含的范围更广;共混改性的组分材料仅限于高聚物,而复合改性的对象除高聚物外,还可包括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3)复合改性 * 1.7 活性聚合 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称为活性聚合。为了保证所有的活性中心同步进行链增长反应而获得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活性聚合一般还要求链引发速率大于链增长速率。 典型的活性聚合具备以下特征: (1)聚合产物的数均分子量与 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关系; (2)当单体转化率达100%后, 向聚合体系中加入新单体,聚合 反应继续进行,数均分子量进一 步增加,并仍与单体转化率成 正比; * (3)聚合产物分子量具有单分散性,即 →1 (4)聚合产物的数均聚合度应等于每个活性中心上加成的单体数,即消耗掉的单体浓度与活性中心浓度之比: 因此活性聚合又称计量聚合。 有些聚合体系并不是完全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但相对于链增长反应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明显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为了与真正意义上的活性聚合相区别,把这类聚合称为活性/可控聚合。这就大大扩展了活性聚合的概念。 Xn = f [M]已反应 / [I]0 = f [M]0 / [I]0(单体转化率100%) f 为每个聚合物分子所消耗的引发剂分子数 * 活性聚合是1956年美国科学家Szware首先发现:在无水、无氧、无杂质、低温条件下,以THF为溶剂、萘钠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在低温、高真空条件下存放数月后,再加入苯乙烯单体,聚合反应可继续进行,得到分子量更高的聚苯乙烯。若加入第二种单体丁二烯,则得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根据以上实验结果,Szware等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阴离子型无链终止、无链转移的聚合反应,即活性聚合的概念。因为所得聚合物在单体全部耗尽后仍具有引发聚合活性,因此他们同时提出了活性聚合物的概念。迄今为止活性聚合已从最早的阴离子聚合扩展到其它如阳离子、自由基、配位等链式聚合。 * 1.7.1 活性聚合的动力学特征 在理想的活性聚合中,Rtr=Rt=0,且RiRp,即由链引发反应很快定量形成活性中心,并同步发生链增长,体系中产生的聚合物的浓度与活性中心浓度以及引发剂浓度相等,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关系: 将上式积分后可得: 与反应时间t呈线性关系,即聚合体系的链增长活性中心浓度为一常数,即不存在链终止、链转移反应,这也可以作为一动力学特征来判断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