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 中 央 银 行 准备金 基础货币 其他指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其他指标 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操作目标 中介 目标 最终 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美国是“促就业,保增长”, 欧盟是“消债务,渡危机”, 中国是“抑通胀,稳增长”。 新兴市场国复苏较快,增长有潜力,但也掩盖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和风险。西方工业国恢复较慢,但调整也会更加充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同步,势必导致各国之间应对危机政策的分歧。 调控的几个公式: M/GDP (18%/9%) 2/1 M=GDP+CPI GDPCPI 最不好的情况是GDPCPI 2012年的货币政策展望: 在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双双回落的情况下,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会再“加码”了。但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出口进一步的下滑,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仍然比较严峻,决策层对2012年保持增速稳定非常重视。 货币政策将回归中性不再从紧。 2012年中国外贸情况 《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指出: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形势较严峻。 2011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 2012年欧美外需市场的情况不会有根本的好转,国内各种综合成本的压力也在持续上升。 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土地成本的上涨,原材料价格、电力、煤炭、等价格上升,环境代价和成本也应加进出口商品中,这都加大了出口的难度。 但2012年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整体放松,会定向放松。比如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民生领域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2012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 2012年宏观调控的目标次序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几个重点问题: 1 扩大内需是中国现阶段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战略基点 2 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工作的坚实基础 3 加强改革创新是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工作的一个根本目标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2012年投资不会过度下滑,重点拉动内需,因此经济会平稳发展。 2012年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调控在一线城市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线城市的成交量明显收缩,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下降,小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行业的优胜劣汰开始.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中国十二五规划是以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为主轴,解决内外需求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城乡发展失衡、经济高增长与产业升级失衡、外汇储备充裕,但百姓不富裕、等不协调的矛盾。 着眼于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 中国迫切需要: 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扩大内需,节能减排,改善民生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从扩大内需入手,产生了十二五的三大转型路线: 调结构: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调区域:推进西部大开发,推进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化水准。 调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经济转型要解决“中国制造”问题。制造业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发动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过去的问题:低成本依赖、困守低端市场、低水平生产过剩、企业竞争力不足、成本优势将耗尽、加工贸易难以为继。 到本世纪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民生,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红利、和平红利、机遇红利”使中国更加和谐、稳定、有序。显著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风险抵御力。实践人类历史上和平崛起的中国模式。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时(800—3000美元),经济增长出现停滞或下降,人均收入无法推进到发达国家行列,严重的贫富分化,过度的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腐败突出,社会冲突加剧,金融体系脆弱,民主乱象等等出现。 冲出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是靠: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科技创新。 中央政治局考察全放在科技企业 推动经济增长有两股力量,一个是初始力量,一个是后劲。 智利的故事 冲出中等收入陷阱要缩小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初期,迫切需要打破体制限制导致的低效率,改革采用了:先效率,后公平;先增长,后分配。现在收入差距对效率产生了反抑制作用,不平等会带来动荡和革命,经济增长产生的财富要使大多数人受益,达到共同富裕。才能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冲出陷阱。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在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对经济长远发展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靠拼资源、搞项目。 如果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带来的隐患就越多。如果中国经济运行能良性循环,即使增速放缓也是好事。 中国人要学会适应增速温和放缓。十二五规划平均增速确定为7% 中国在高速增长32年后,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