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理化因素急性损伤患者的救护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洪玉芬 知识要点 1、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原则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及中暑患者的护理措施 3、淹溺及电击伤患者的现场救护和院内救护措施。 第一节 急性中毒总论 中毒: 指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一定量,损害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破坏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中毒。 分类: 根据来源和用途分为: 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 根据中毒时间分为: 急性中毒:大量,毒性较剧,突然 慢性中毒:小剂量,毒性弱,长期 亚急性中毒: 中毒机制 局部刺激、腐蚀作用:强酸、碱类 缺氧:CO、巴比妥类、氰化物 麻醉作用:有机溶剂、乙醚类 抑制酶的活力:有机磷 干扰细胞膜及及细胞器的生理功能:CCl4 受体竞争:阿托品类 第二节 中毒的护理评估 (一)病史 (二)临床表现 (三)毒物检测 (四)预测严重度 (一)病史 职业史: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种类、时间、环境条件及防护措施等 中毒史:毒物、剂量、服毒时间、现场遗留物等 询问对象:当事人、家属、第一发现者、知情者 (二)临床表现 取决于毒物的毒理作用和机体的反应性 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症状 瞳孔 神经系统:谵妄、精神失常、肌纤维颤动、惊厥、昏迷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血液、发热 (三)毒物检测 各种残留物 含毒标本 注意事项 (四)预测严重度 1. 患者一般状况 2. 毒物品种和剂量 3. 有无严重并发症 病情危重的信号 深度昏迷 体温过低或过高 肺部疾患 抽搐或癫痫发作 瞳孔改变 高血压或血压偏低 呼吸困难 严重心律失常 少尿或肾衰 第三节 急性中毒的救治及护理 急救原则 (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四)应用特效解毒剂 (五)对症治疗 (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吸入性:脱离危险环境,吸氧 接触性:大量清水冲洗,30min (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 常用方法: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1)催吐 方法:① 机械催吐 压迫舌后根或刺激咽后壁 ② 药物催吐 0.2%-0.5%硫酸铜溶液100-250ml 1:5000高锰酸钾溶液200-300ml 吐根糖浆15-30ml 阿朴吗啡3-5mg皮下注射 (重症及小儿患者禁用) 洗胃液的种类 保护剂、吸附剂、解毒剂 常用洗胃液: 清水、生理盐水、 1%盐水 、 镁乳、蛋清水、牛奶、5%醋酸、白蜡、 3%过氧化氢 1:15000-1:20000高锰酸钾、2-4%SB ④紧急情况下一般用清水洗胃,待毒物明确后选用相应解毒剂 ⑤严格掌握洗胃的原则: 先出后入、快进快出、出入基本平衡 300~500ml/次,总量约25000~50000ml 停止洗胃的标准为水清且嗅之无味 ⑥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洗出液的颜色、气味;注意变换体位;防止误吸,头侧向一边 掌握适当的抽吸和注入压力,以40kPa为宜,抽吸平衡,一次量不宜过大; 防止空洗、空吸,及时添加洗胃液; 饱餐后服毒者可先催吐,以防食物残渣形成活瓣; 对老人或儿童应特别注意观察。因其胃壁薄弱,且呕吐反射不敏感。 (3)导泻 25%硫酸钠30-60ml或50%硫酸镁40~80ml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4)灌肠 温盐水或1%肥皂水,高位、连续、多次 (5)吸附剂 活性炭或万能解毒剂50-100mg口服 对腐蚀性毒物中毒者: 忌催吐 洗胃 灌肠 导泻 强酸和强碱不能互相中和 适当服用牛奶、蛋清等粘膜保护剂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补液5-10L/d、利尿、碱化尿液(苯巴比妥、水杨酸盐)、酸化尿液(苯丙胺) 血液净化(透析、灌注和置换) 高压氧 五、护理 内容包括: (一)急救护理 清除毒物,留取标本,生命体征监护 (二)一般护理 饮食,对症,心理 (三)健康教育 第四节 常见急性中毒的救护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短时间内进入人体,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 (一)分类 1、剧毒类 LD5010mg/kg 2、高毒类 LD5010~100mg/kg 3、中毒类 LD50100~1000mg/kg 4、低毒类 LD50100~5000mg/kg LD50=半数致死量 (二)发病机制 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 (中毒酶) 有机磷 胆碱酯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