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医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医全科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一)元气论的本体观
1.元气论是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范畴。作为一种物质形态,气的原型是可感知的大气、水汽、云气及它们的冷暖、晦明的变化和生命体内的气息。在汉以前,对气的认识多半限于这些具体的状态,进而联想到它们的相互转化。春秋时代的医学家医和说: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这些话反映出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把一切无定形而可感知的物质形态,如气味、颜色、声音等等,都看做是气的变态,这里面包含着把气作为物质本原的思想萌芽。
《内经》则明确提出了气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基始。据统计,《内经》所论列的气多达八十余种,其具体含义十分复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认为天是轻清的阳气积聚而成的,地是重浊的阴气沉降而成的,而万物则是天地合气的结果。人也不例外,“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最早论及“元气”的医籍是成书于东汉的《难经》,称“脉有根本,人有元气”。《难经》之后元气说广泛流传与运用,特别盛行于宋、元、明、清。若追溯其源,则来自战国末年和汉代的哲学。东汉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论,在《论衡》中他说:“元气,天地之精微者也。”“元气未分,混沌为一。”“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肯定了天地万物都由元气自然生成。这些元气一元论思想,为医家探索世界和人体生命本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元气论本体论作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对中医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是奠定了人体物质一元论的医学模式。中医学视人体为有机的统一整体,这与气一元论有着密切联系,是气一元论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既然气一元论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气是整体无形的,那么,构成人体生命之本的气也理应是整体无形的。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尽管它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各个部分彼此极不相同,但每一部分的活动,以气的物质为基础,统一于气,因而也都能与其他部分息息相关。人的机体的任何功能活动,都建立在与其他功能活动相联系的基础上。五脏六腑之间,脏与腑之间,脏腑与体表形态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在气一元论的作用下,中医学不仅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将人与自然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医学历来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以及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统一关系,并从自然、社会的大环境中观察研究人的疾病变化,探讨脏腑气血的运行。《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之间之所以能够“相应”,就在于“气”,气的连续性和渗透性是天人之间联系和作用的媒介。同时认为社会因素以及“五态”、“七情”等精神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重大影响。这种把人与自然、社会以及精神因素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观察疾病的思想,构成了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是气作为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有机的,其有机性在于物质和功能的不可分。医学将人体结构看成是一种活的、动态的“气化结构”。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成的条件,“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认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平衡协调,则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平衡失调,则会产生各种病理状态。人的生命为气化活动构成的过程流。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性变化。气化结构除有形的外,大量为功能的、过程的、无形的,如藏象、经络、三焦、命门等均为功能性的“气化结构”,而非形态解剖结构。
三是气作为人体基本物质的一元论和有机论自然导出人体的整体观,使中医以整体论思维方式认识和治疗疾病。元气论一无论始终把气看成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元气论本体论的引导下,必然遵循整体论的思维方式来探讨疾病。在中医学看来,整体分化出部分,整体产生部分,整体有不能用部分及其相加之和来说明的东西。人在本质上是不可分解的,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整体关系失调而致,阴阳失衡、气机失调都是从整体上把握病机的。证是中医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反应性,证是整体水平的,是机体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出现的整体反应。中医学临床察色按脉、听声观形、视舌问症,都是在考察患者的整体反应性,包括患者的体质。中医学遣方用药针对的不是疾病的局部,而着重于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恢复整体的阴阳平衡。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1.“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诸多天人关系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传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