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通信原理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密*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西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代码: 2 2 3 1 9 4 3 0 0 命题单位: 信息工程 学院 通信 教研室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有效性 可靠性; 2.1.75 bit/符号 2 bit/符号; 3.高斯 均匀; 4.216kHz; 5.抽样 量化 编码; 6.预测增益 差值量化信噪比; 7.6dB; 8.2048Mb/s 8448 Mb/s; 9.“1”“0”分别用正负电平表示 在码元周期时间内不回到“0”电平; 10.2PSK, 2DPSK, 2FSK, 2ASK; 11.宽带相移 相移90°;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C 2.D 3.B 4.D 5.D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答:接收端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之比叫做信噪比增益;…………(1分) 说明了不同调制解调系统的抗噪声能力,信噪比增益高说明系统的抗噪声能力强;…………………………………………………………………………(1分) 调频系统的信噪比增益与调频指数的三次方成正比。………………(2分) 2.答:语音和图像信号低频段能量大,高频段信号能量明显小;而鉴频器输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随频率的平方而增加,造成信号的低频信噪比很大,而高频信噪比明显不足,使高频传输困难。故在调频收发技术中,通常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密*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西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卷) 3.答:均匀量化特点,在量化区内,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最大量化误差均为半个量化级,因而小信号时量化信噪比太小,不能满足要求。……(2分) 非均匀量化特点:量化级大小随信号大小而变,信号幅度小时量化级小,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级大,量化误差也大,因此增大了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2分) 4.答:数字基带信号s(t)的功率谱密度Ps(ω)通常包括两部分:由交变波形成的边续谱Pu(ω)及由稳态波形成的离散谱Pv(ω)。其中连续谱总是存在的,而离散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存在或某些离散谱分量不存在;……………………(3分) 数字基带信号的带宽主要取决于连续谱。……………………………(1分) 5.答:由于0、π只是代表前后码变与不变的关系,如相位恢复相差180度,所有的码都要判错,但前后码之间的关系不会错,则从相对码到绝对码的变换不会错。 四、综合题(共50分) 1.解:由于电平亮度有16个,因此每个像素所含的平均信息量为: ……………………(1分) 该幅图片所含的平均信息量为: …………………(2分) 用3min传送一幅图片所需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2分) 信道容量必须满足C≥Rb,即: …………………………(2分) 因此所需的信道带宽应满足: ……(1分) 这说明信道带宽至少应为5.02kHz。 *密*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西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卷) 2.解:由于带通滤波器的过渡带只能做到中心频率的1%,可得: 第一级调制器的中心频率最大为:; 第二级调制的中心频率最高为:; 第三级调制的中心频率最高为:;……………(1分) 所以,需要三级调制才能用滤波法实现载频为40MHz的单边带调制。 对各级载波的要求为: 第一级:6.8kHzfc130kHz 第二级:400kHzfc23030kHz 第三级:fc3=40MHz………………………………(2分) 设过渡带可放宽到ηω, 由: 可得: 根据以上条件设计调制系统如下: …(3分) 频谱图如下: ……(2分) 3.解:(1)m序列发生器方框图如下: ……(4分) *密*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西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卷) (2)初始状态为:0 0 0 1 状态转移过程 末级输出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1 1 0 1 0 1 1 1 0 1 0 1 1 1 0 1 0 0 1 1 0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