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法基础串讲 学习建议及方法 1.紧扣教材,以教材的讲解为准。 一读、二记、三做 2.练好基本功。 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法律规定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并记住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金额、日期、百分比等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因为考试中60%以上的题目是涉及到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规定的。 3.善于归纳比较,学会融会贯通。 每个法规均有内在主线,如第七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中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托收承付等几种结算方式应加以比较,总结出结算地域范围、结算金额、付款期限、是否可背书等方面的差别。这门课基本概念、法律规定相当多,且前后容易混淆,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忆?一是要理解记忆,二是要系统记忆,三是要比较分析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押宝”式地记几个问题。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法律基础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 民法关系(民商法律关系) 行政法关系 经济法关系 (二)法律关系要素 法律关系主体(我国法律规定具体的法律主体P4) 法律关系内容(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P4) 法律关系客体(物、非物质财富、行为、人身P5)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的概念与法律规范、法律主体的关系 法律事实的类别 (一)法律事件(绝对事件、相对事件) (二)法律行为: 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四、法的形式与分类 (一)法的形式(与法律效力的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自制性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P10) (二)法的分类P10—11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的七个主要法律部门(2、5、7)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侧重理解:平等主体之间、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管理机关之间产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如:经济合同纠纷、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就纳税金额的纠纷、公司法人与工商管理机关就经济处罚纠纷等) (二)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仲裁 民事诉讼 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侧重:举例说明选择哪种经济纠纷解决方式则与经济纠纷的性质有关P14】 二、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侧重:不能提请仲裁的纠纷P15】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侧重要点:1、4】 (四)仲裁机构【侧重人数构成比例】 (五)仲裁协议【侧重要点: 1.仲裁协议必须是书面形式。 2.仲裁协议的内容中必须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3.当时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六)仲裁裁决(侧重:裁决的履行、仲裁庭的组成) 三、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一)适用范围:【重点关注那五类案件P18】 (二)审判制度 (三)诉讼管辖【侧重地域管辖的特殊地域管辖P20】 (四)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作用的理解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1.2.20) 【诉讼时效期间界满的含义】 【注意与刑法诉讼时效及其他法律规定时效的不同】 诉讼时效的终止、中断和延长 (五)判决与执行 【侧重: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9种执行措施】 四、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法律依据 (一)行政复议的范围【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与排除事项】 (二)行政复议申请的时效(60天)与方式(书面或口头) (三)行政复议的参加人 申请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机构 【侧重1.行政复议机构的选择】 【侧重2.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与停止】 (四)行政复议决定 举证责任:被申请人 行政复议机构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般时限(60天,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行政复议机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有哪些P27 行政复议决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时点:已经送达 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处理 五、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特殊形式。 我国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侧重记忆:不受理的诉讼事项】 (二)诉讼管辖【侧重: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行政案件P29】 (三)起诉与受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