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传染病防控0311课件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如何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1)如果在托幼机构与学校中发现有人患呼吸道传染病,要尽快进行治疗和隔离,单独1间,与病人接触需注意个人防护,其它人尽量不要与病人接触或与病人近距离交谈; (2)保持房间和周围环境的空气流畅,少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如提倡戴口罩); (4)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要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5)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 * 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 如何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 开展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 注意管理好公共场所卫生,重点是宿舍、教室、食堂和厕所。一是保持公共场所、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二是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勤晒衣被,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参加户外活动; 制订预防方案,准备必要的空气消毒和环境消毒设备;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发现职工、学生中有呼吸道传染病可疑者,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并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如有流行时或重要的传染病); 搞好预防接种。 * * 预防 隔离期为出疹后5日 采用风疹、麻腮风疫苗预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后,98%易感者可获终身免疫。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有脑膜炎的可以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 流行情况:世界性疾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可发病。感染后免疫力较持久。 1.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约占75%)。边缘不清,压痛明显。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肿痛。体温上升可达40℃ 。 2.颧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胀痛,进食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 3.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 4.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 预防措施 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国内外应用麻腮风减毒活疫苗。 七、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 流行病学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出现皮疹前1-2日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因为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具有传染性,随意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可以造成水痘的传播。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发病。以前未患过水痘的,特别是儿童容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患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既不会第二次得水痘。 潜伏期:14-16天。 临床症状 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开始为粉红色针头大的红色斑疹,数小时内变为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疱,从斑疹、丘疹、疱疹到开始结痂短者仅需要6-8小时。疱疹呈椭圆形,2-5mm大小,初期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疱底部有红晕,当水疱干燥时红晕亦消退。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另外口腔、咽喉、眼结膜、外阴等黏膜也可以出现水痘。 水痘图片 预防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对易感者进行疫苗接种,有效率达到68%-100%,可以持续10年以上。 对接触病人的容易感染的人(以前未得过,未注射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者)应观察3周; * * 八、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 * * [流行病学及预防]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