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 医 精华 ——壮医五大学说 气血均衡 三道两路 阴阳 毒虚致病 三气同步 壮 医 精华 ——壮医四大治则 调气 补虚 解毒 祛瘀 壮族先民智慧的结晶,精华纷呈。壮医针灸学就是其中之一,如壮医针灸学中气血均衡的学说。 壮 医 精华 ——壮医针灸学指出 诸病瘀滞,皆属于气 诸病肿瘤,皆属于瘀 诸病瘫痪,皆属于瘀 诸病瘙痒,皆属于瘀 诸病疼痛,皆属于瘀 诸病疮疖,皆属于瘀 诸病痿痹,皆属于瘀 壮 医 精华 未病应常调气,已病当彻底祛瘀。调气常用针法,祛瘀多用莲花针拔罐逐瘀。这些方法广泛流传于壮族民间,是壮族人民经久不衰的健康养生之道,我正在全力推广应用。 谢 谢 观 赏 广西中医药大学 黄瑾明 浅谈养生 中医健康养生之道,内容丰富多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长寿,同时也是为了全人类的健康、繁衍和长寿。 前 言 ——前言 目 录 健康的概念 中国古代健康养生之道 中医基本理论选介 对某些疾病防治养生方法简介 壮医健康养生精华 什么是 健康 WHO的规定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是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道德健康 什么是 健康 健康的十大标准 精力充沛 处事乐观 睡眼良好 应变力强 抗病力强 体重得当 眼睛明亮 牙齿清洁 头发光泽 肌肉弹性 什么是 健康 长寿的标准 青 年:45岁以前 中 年:45至60岁 近老年:60至75岁 老 年:75至90岁 长 寿:90岁以上 养 生 之道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五大秘诀)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摘自《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养 生 之道 《上古天真论》的论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如何实现五大秘诀 中医 理论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中医 理论 ——脏腑学说 心与小肠 主神志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主血脉 心与汗的关系 肝与胆 主疏泄 主藏血 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 中医 理论 ——脏腑学说 脾与胃 主运化 统血 主四肢,肌肉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肺与大肠 主气 主肃降,通调水道 主皮毛 开窍于鼻 与声音关系 中医 理论 ——脏腑学说 肾与膀胱 主藏精 主水 主骨,通于脑 主命门火 主纳气 上窍于耳,下窍开于二阴 其华在发 中医 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学说基本内容简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窍 目 舌 口 鼻 耳 五体 筋 脉 肌肉 皮毛 骨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季节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中医 理论 ——经络学说 中医 理论 ——病因学说 在发病学方面,中医把正气摆在首要地位,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抵抗力强不易生病。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疠气、创伤、 、、食饮不节、劳倦、 虫兽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疾病 防治 ——健康养生基本原则 在发病学方面,中医把正气摆在首要的地位,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就是说,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虚,病邪才有隙可乘,若正气充足,抵搞力强,则不容易生病。由此可见,中医对人体免疫功能,早有认识。 疾病 防治 ——新产妇及婴幼儿养生保健 1、胎儿养生保健 妊娠头3个月慎用药 重视胎教 2、婴儿养生保健 新生儿服用川连液解胎毒 奶癣(婴儿湿疹)的治疗 柚子树叶煎水外洗 母亲内服薏米粥,过奶治疗婴儿 疾病 防治 ——新产妇及婴幼儿养生保健 3、儿童养生保健 厌食症的治疗 遗尿症的治疗 汗症的治疗 疾病 防治 ——新产妇及婴幼儿养生保健 4、新产妇养生保健 坐月期间的养生保健 产后第一餐吃什么 产后必须内服生化汤 当归25克、川芎10克(行血和血)、桃仁10克(治血化瘀)、炮姜3克(温经止痛)、甘草5克。 疾病 防治 ——预防七情所伤养生保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