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
1.1 编制依据
1.1.1深圳市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截污工程部分)《观澜调蓄池基坑支护施工图》
1.1.2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1.3国家现行适用于本工程的标准、规范、规程及国家、部委和深圳市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环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的法规和政策。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3)《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广东省标准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范》(CECS22-2005)
(5)《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范》(CECS96-9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6)《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XX)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程》(DL/T5148-2001)
(1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4《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观澜调蓄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5现场踏勘所掌握的资料
1.1.6我公司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及其它相似工程施工工法。
1.2 编制说明
(1)本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有关施工规定及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深圳市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观澜调蓄池基坑支护施工图纸及说明要求进行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由基坑支护、基坑止水及基坑土石方开挖工程组成。
(2)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施工图纸,深入施工现场,在对本工程有了进一步认识基础上,我们根据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工程施工特点,并综合考虑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深化施工组织设计,形成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本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受到了我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司专门成立该工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施工组,采用“对比优化、博采众长”的编制思路,以使本方案重点突出,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本工程施工方案包括基坑土方开挖(爆破另附专项设计方案)、冲孔灌注桩、高压灌浆止水帷幕、预应力锚索、土钉、喷射混凝土等基坑支护工程。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概况
调蓄池基坑施工场地位于
场地上部土层由第四系人工杂填土层、冲洪积层、风化残坡积土层组成,下部基岩由侏罗系粉砂岩组成。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①人工填土(Q4S):分布不广,多位于场地南西部观澜河岸一带,厚度不大,多在1~2m,最大厚度3.1m,以含砾粉质粘土回填为主,夹砾砂,堆积年限约1~5年,稍湿,松散,局部多建筑、生活垃圾。
②冲洪积层(Q4al+pl):场地内均有分布,位于人工填土下部,西侧可直接出露,总厚度2.5~7.8m,岩性如下:
②-1粉质粘土,分布于河道两岸的阶地及丘体北西侧的台地,位于人工填土层之下或直接出露,层厚1~7米,饱和,可塑状,局部含砾。
②-2 粉细砂,只分布于场地西北角观澜河右岸,透镜体状,埋深3.1m,层厚1.2~2.6m,松散状,标贯击数4~5击。
②-3 砾砂,主要分布于观澜河河床及两岸,河床内直接出露,右岸调蓄池场地内埋深4.5~5.4m,厚度2.4~3.1m,松散-稍密状,含粘粒5%左右,局部可达20%以上,标贯击数9~13击。
③残坡积土(Qel+dl) :场地内均有分布,丘顶一带局部缺失。埋深0~7.6m(顶面高程34.36~55.52m),一般厚度0.9~7.1m,为粉砂岩、砂岩风化后残积坡积而成的含砾粉质粘土,呈可-硬塑状。
④侏罗系塘厦组砂岩(Jt1):场地内均有分布,岩性以泥质粉为主,局部有薄层状砂岩、石英砂岩夹层。按风化程度可分为:
④-1全风化,该层分布于场地东北侧坡脚及冲沟一带,山丘体一带多缺失。原岩已完成风化成土状,坚硬状,埋深1.2~14.1m(高程27.26~39.2m),层厚0.8~12.2m。
④-2强风化,场地内均有分布,呈半岩半土状,场地西北风化最深。顶面埋深0~16.7m(高程24.42~56.7m),层厚多在0.8~28m。
④-3中风化层,岩石以块状和碎块状为主,裂隙发育,岩石多被铁锰质浸染变色。本层埋深一般大于20.6m,西北侧一带埋藏最深,深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