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危重病医学科 刘长文 概 述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WHO近期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 埃博拉出血热 第一次:1976年6~11月。苏丹南部,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同年9~10月间在民主刚果周边地区,发现318个病例,280例病死,病死率88%。85例因共用注射器感染,继发者为医护和病人亲属。 第二次: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发病33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67%。 第三次:1994年6月在加蓬的明克伯、马科库地区及热带雨林采金区,发病49例,死亡31例,病死率63%。 第四次:1995年4月在民主刚果基奎特市及其周围地区发生,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77%。继发病例多为治疗和护理人员,占所有病例的25%。?? 埃博拉出血热 第五次:1996年2月~1997年1月在加蓬北部,发病60例,死亡45例,病死率75%。流行源于接触了1只丛林中死亡的黑猩猩的21名村民,继发病例都参加病死者传统的葬礼。 ??? 第六次:2000年8月~2001年1月在乌干达北部的古卢,共发病425例,死亡224例,病死率53%。 ??? 第七次: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刚果共和国和加蓬,共发病123例, 97例病死,病死率为79%。 ??? 第八次:2002年12月~2003年4月底,刚果共和国共发生感染病例143例,病死128例,病死率89%。流行原因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与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而感染。 ?第九次?? 2005年4~6月,在刚果(布)发病12例,发现9例病人均死亡。经尸检取样化验后证实。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或动物的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而感染。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 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流行病学 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1995年有学者报道恒河猴,弥猴作为感染EBOV实验动物,含有感染动物分泌物,排泄物的飞沫可通过空气传染给正常猴,证实气溶胶在EBOV传播中的作用. 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1976年在扎伊尔发现一例EBOV患者在39天,第61天,101天精液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故认为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可为本病传染源。 自然储存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但多数暴发无法查出病人从何处感染,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 此次埃博拉疫情源头:两岁男童 大约8个月前,男童出现发烧、呕吐和排黑便症状,2013年12月6日死亡。 12月13日男童的母亲在出现出血热症状后死亡。 12月29日,男童的3岁姐姐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后死亡。 今年1月1日,男童的奶奶同样出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症状后去世. 数名男童所在村庄外的人出席男童奶奶的葬礼,其中两人将病毒带回他们生活的村庄,导致家人和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染病。 高危人群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医务人员。 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 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 形态。病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 基因组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分为扎伊尔型(EBOV)、苏丹型(SUDV)、本迪布焦型(BDBV)、塔伊森林型(TAFV)和莱斯顿型(RESTV)。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病毒的结构 病毒颗粒直径大约665~805nm, 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 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 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16423-202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docx VIP
- 2024《拔高训练之50类题型精练》九年级物理全一册.pdf
- 罗道病课件文档.ppt VIP
- T∕CACM 1021.89-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鸡内金.docx VIP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
- T/BGEA001-2019 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秋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doc VIP
- CATIA自由曲面教程教程分析.doc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