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的护理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1、概 念 【痹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强直性脊柱炎 痛风 肌纤维组织炎 颈椎病 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炎等 二、病因病机 (1)感受风寒湿邪: 痹证的成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或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涉水冒寒,久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经络气血痹阻,发为风寒湿痹。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而为痹也。” 由于感受风寒湿三气各有偏胜,故有: 风痹:风气胜者,又称行痹; 寒痹:寒气胜者,又称痛痹; 湿痹:湿气胜者,又称着痹; 热痹:素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寒从热化,又称风湿热痹。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 病因病机小结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 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 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 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四、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一是要辨邪气的偏盛 临床痹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属风邪盛; 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者为痛痹,属寒邪盛; 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为着痹,属湿邪盛; 关节肿胀,肌肤掀红,灼热疼痛为热痹,属热邪盛。 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 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 辨证要点 二是要辨别虚实。 一般说来,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者为实; 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 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之虚实夹杂证。 治疗原则 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久痹正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 【中药处方】: 行痹: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用,适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中药处方】: 着痹: 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中药处方】: 肝肾两虚证: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本方有滋补肝肾,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作用,用于久痹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 护理问题 1、关节疼痛:与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2、胸闷、心悸:与痹症日久,内舍于心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痹症日久不愈,肢体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困难有关。 护理问题 4、发热:与感受热邪或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有关。 5、焦虑: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或肢体疼痛、活动困难影响生活质量有关。 6、潜在痿症:与肝肾精血亏虚,筋脉肌肉失养,久痹成痿有关。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 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 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③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④ 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②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 给药护理 ①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②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③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④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 饮食护理 ①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② 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④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 情志护理 ①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②劝说家属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