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年代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中国的传统戏剧 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报思想。(封建文化的外包装) 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西方的悲剧多属崇高型悲剧) 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再现性方式,“一两步万水千山,三四人千军万马”。 4、舞台角色:生、旦、净、末、丑 5、弊端:艺术形式上的凝固,包含了大量的封建思想余毒。被批评为“理想既无,文章又及其恶劣不通”。“戏子打脸之离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动人情感”的陈腐艺术。(钱玄同) 一、早期话剧发展线索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中国的早期话剧,通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也称新剧。洪深认为可能因为话剧“是从欧美日本等文明国家介绍来的”才称为文明戏,不管怎样,“‘文明’两个字,总是恭维的意思”。(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五四以后,更多的是使用“新剧”一词,有时也称“爱美剧”或“话剧”。一直到1928年,话剧(drama)才正式命名为“话剧”。 (一)文明新戏 区别于传统戏曲,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表现手段,完全废除了旧戏的歌舞形式和一切规则程法,全剧只用对话,并采用新式布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的人称之为“文明新戏”。 ? 社会剧: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又公演了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引起了东京戏剧界的轰动。 政治剧:1910年底,由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 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的“进化团”。(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 “天知派新剧”)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首要职责,也即把戏剧的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 家庭戏: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职业化、商业性,戏剧教化功能淡化,突出了戏剧的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世俗生活,在欣赏趣味上更是自觉地向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 文明戏的特点: 以写实的对话、动作替代传统戏曲的唱念做工,采用幕表制演出,并衍生出定型化的角色分配制,配以宣传鼓动的演说,令人耳目一新,但与成熟的话剧还有较大的差距。 演艺之大别有二:曰新派演艺(以言语动作感人为主,即今欧美流行者);曰旧派演艺(如吾国之昆曲、二黄、秦腔、杂调皆是)。本社以研究新派为主。 ——春柳社《演艺部专章》 (二)五四话剧变革 1、《新青年》发动的“旧剧评议” :先驱者们批判了传统旧戏“仅求娱悦耳目”的戏剧观念、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追求“大团圆”结局的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新的戏剧观一是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现实主义的戏剧,要求戏剧在当今社会里取材,表现我们每日的生活。 2、易卜生专号与翻译热潮 1918年《新青年》4卷6期又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胡适合译的《傀儡家庭》,《国民公敌》和《小爱友夫》的节译,刊载了胡适的著名论文《易卜生主义》,集中介绍了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 从1917到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部,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泰戈尔、王尔德、高尔斯华绥、斯特林堡、梅特林克、契诃夫、安特莱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 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唯美派、新浪漫派 (三)“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民众戏剧社发起了“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爱美”即Amateur的音译)的运动,发表了“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宣言。 所谓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英、德、荷兰、俄、美、日等国,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它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 中国小剧场运动的成果:一、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话剧体制,核心是以导演(“舞台监督”)制取代“明星制”,以导演为中心;二、提出与建立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