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绪论及岩浆作用教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We have now created a primary magma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It is a basalt Can we get the diversity of igneous rocks that we find at the surface from this parent? If so, how? If not, what other process(es) are necessary? * * 2)顶蚀 岩浆通过融化围岩侵入脆性上部地壳的过程. 图 2-3, p.18 3)岩墙扩展 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围岩并逐渐形成岩浆通道 4) 火山口沉陷 由于岩浆房中的岩浆部分挤出后形成空隙,上部地壳向下垮塌,同时又造成残余岩浆沿着垮塌产生的裂隙(环状和发射状)向上侵入或喷出地表。 岩浆的多样性 2.3 岩浆的性质 密度、粘度、温度、挥发分 岩石密度 玻璃或岩浆 成分 平均值 平均值 高温岩浆 橄榄岩 3.23 玄武岩/辉长岩 2.97 2.77 2.6-2.69 安山岩/闪长岩 2.84 2.47 2.4 流纹岩/花岗岩 2.67 2.37 2.23 砂岩 2.40 石灰岩 2.70 板岩、片岩 2.80 2.3.1 密度:常见岩石的密度 2.3.2 粘度(Viscosity) 阻止岩浆流动的力 影响因素: 成分: 随SiO2含量增加而增大 温度 升高– 粘度降低 压力升高– 粘度降低 挥发分升高– 粘度降低(除 CO2) 流体 粘度pa.s 温度℃ 流体 粘度 pa.s 温度℃ 水 1×10-3 20 安山玄武岩 3×103 1200 甘油 1 20 钠长石 4×103 1400 沥青 1×107 20 黑曜岩 1×1011 800 橄榄玄武岩 3×102 1200 SiO2 glass 1×1011 1300 一些流体的粘度 2.3.3 温度 玄武岩: 1000 ℃ -1225 ℃ 安山岩: 880 ℃ -990 ℃ 流纹岩: 735 ℃ -900 ℃ 2.3.4 挥发分 H2O, CO2, SO2, F, Cl 等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影响岩浆的其它性质,如岩浆侵位机制和成矿作用 酸性岩浆(富硅岩浆): 温度低 粘度大 --- 上升速度慢、形成 侵入体或侵出相 粘度差控制 基性岩浆(低硅): 高温 低粘度 --- 快速上升,形成喷出岩 2.4 岩浆演化 多数岩浆岩都是演化岩浆固结的产物 原生岩浆的特征 1) 包含地幔包体: 上升速度快; 2) 高 Mg’; Ni 和 Cr等; 3) 结晶程度低 岩浆演化的方式 分异作用(Differentiation) ; 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演化过程,包括熔离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 同化混染作用(Assimilation); 有外来物质加入形成新的岩浆的演化过程 AFC process 岩浆混合作用(Magma Mixing) 两种或多种岩浆混合形成新的岩浆 2.5 岩浆岩的野外关系 花岗岩侵入 变沉积岩-围岩 Fig 3.12, 3.13 岩浆喷出地表或从火山口涌出——火山岩(喷出岩)(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深处冷凝结晶——侵入岩 (深成岩、浅成岩) 两类岩石的差别,核心是由岩浆 冷凝快慢的差别形成的 快速冷却 缓慢冷却 课后作业:总结火山岩和侵入岩在野外关系、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等方面的差别 侵位深度 岩浆冷却位置 地下 野外 特征 侵入岩 地表 喷出岩 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整合侵入体 不整合侵入体 侵入体形态和大小 岩基、岩株、岩盆、岩盖、岩床、岩墙等 浅成相 中深成相 深成相 陆相火山岩 海相火山岩 熔岩流、火山锥、火山颈、次火山岩、火山-沉积岩等 火成岩的野外关系分类 1.侵入岩的野外关系(产状) (1)整合侵入体与不整合侵入体  (2)据岩体的形态大小分为: 岩基(batholith):面积大于100km2,可达数万km2,大岩基多为花岗质岩体 岩株(stock):面积小于100km2 的侵入体,岩株边缘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树枝状岩体冲入围岩中,被称为岩枝 岩床(sill):又称岩席,是厚薄均匀、近水平产出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岩墙(dike):是一种厚度稳定,近于直立的不整合的板状侵入体,长为宽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厚度一般为几十cm到几十m 岩盆(lopolith):为中央略微下凹,呈盆状的整合侵入体。厚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