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docVIP

河南省滑县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滑县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

河南省滑县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瘾”是不是病? 我们耳闻目睹有很多人由于沉迷于上网而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会凭直觉认为这是心理有病,但是为什么有些心理学专家反对把网瘾当成一种心理疾病呢? 一个理由是,沉迷于某种活动并不等于就是一种病态行为。比如,有很多人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也会因此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工作,是不是该认为这些人得了“电视瘾”,必须加以治疗呢? 另一个理由说,有网瘾的人往往有其他心理疾病:青少年沉迷于上网,可能是由于有严重的心理发育问题,例如患有注意力缺乏症(即俗称的多动症)或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忧郁症或焦虑症患者把上网聊天作为一种释放心理紧张的手段;有人上网赌博难以自拔是由于有赌瘾,等等。上网过度是这些疾病的表现,但是其本身不是病。对这些患者,应该针对他们患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沉迷于上网赌博的患者,应该让他们戒掉赌瘾,而不是试图去戒掉网瘾,否则他们即使不上网,也会在网下继续赌博。 既然学术界目前对有没有网瘾这种心理疾病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并没有权威的诊断标准,又根据什么判定某人是否患有网瘾需要治疗,如何治疗,治疗的效果又是如何呢?提起网瘾,人们很容易想到毒瘾、酒瘾、烟瘾、赌瘾。但是网瘾和它们有着显著的不同。毒品、酒精、香烟和赌博都有害无益,戒除它们的目标是做到彻底告别它们,而不是减少使用。例如,酗酒者 在戒酒时,往往要记录自己已有多少天滴酒不沾,如果某一天又开喝了就前功尽弃,必须从头开始戒。但是互联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通讯工具,戒除网瘾的目标显然不是要完全放弃上网,否则反而会对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不便。何况对许多人来说,上网是其谋生手段,整天泡在网上是常态,排斥上网反而不正常。 有一项研究认为,大部分沉迷于上网的人在一年后都自觉减少了上网时间,表明这是一种可以自我纠正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自己上网过度,主动寻求心理治疗,当然这也是其权利。但是这样的治疗都带着试验性质,所以医院应该遵循医学临床试验的规范和伦理,对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作恰当的评估。国外治疗网瘾的方法和治疗酒瘾的类似,比如提供心理辅导和采用认知行为群体疗法。这些疗法至少不会对寻求帮助的人造成伤害,符合“首先要无害”的医学伦理。 国内一度采用电击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瘾,便违反了医学伦理。电击疗法被用来治疗心理疾病,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也是最有争议的疗法,并有显著的副作用。目前电击只被用以治疗少数几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用以治疗严重的忧郁症,经临床试验研究认为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对脑部施加电击诱发抽搐并改变大脑功能,其机理至今不明,但已知能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B. C. D.2.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B. C. D.3.根据下列推断不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A. 莆田民因讼互斗 B. 罪在主者,馀不足问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 其意常在沛公也 C. 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 D. 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几焉 家祭无忘告乃翁 置杯焉则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沈起元处理民众斗殴之事时,并没有随意逮捕参与事件的百姓,体现了他的理智与爱民,在海关任上的做法则体现了他的严明。 B. 在台湾任职期间,当地有很多隐瞒土地不上报的情况,沈起元重新丈量百姓的土地,改变了原先的土地赋税制度,统一采用内地的最低标准。 C. 河南水灾,百姓四处逃散,沈起元没接受一些人禁止百姓逃难的建议,反而将他们安置在没有遭遇水灾的的几个县,并发给他们粮食。 D. 乾隆七年,直隶大旱。沈起元迅速赈灾,同时采取普赈与加赈的方法救助百姓,严厉驳斥一些官员的“赈户不赈口”的提议。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常安有奴在关,以索费困商舶。(3分) 译文: (2)俟隐占既清,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赋不亏而民无累。(4分) 译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