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燕明-(首钢)注重能质、..分析报告.ppt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重能质、能效,追求能源 最大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目 录;一、我国钢铁工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产力,资源效率、环境质量取得跨越式进步,从流程功能及能质、能效分析,节能替力依然巨大。;(一)我国钢铁工业创造了举世嘱目的生产力;我国钢铁工业从1980年起,经历了单体设备节能、工序节能、系统节能等发展阶段,节能降耗取得显著进展: 2005年吨钢综合能耗比1990年下降了54.1%,至0.741 tce/t;2005年以后,电的折标系数改用“电热当量值”后,吨钢可比能耗由0.714 tce/t降低到2009年的0.595 tce/t。;焦炭与粗钢、生铁产量历年曲线图;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自发电仅34%左右。高炉煤气放散281亿m3;焦炉煤气放散6.52亿m3;转炉煤气放散36.28亿m3。折标准煤454.5万吨。 全国工业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70%,其中钢铁工业16.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总能耗约为5.13亿吨标准煤,创造GDP 3.57万亿,为全国GDP的8.9%。; 从钢铁生产的高温物料流程来看:各种工业炉窑的热效率均低于70%。五个中高温平台保温设施不完善,大量热能散失;五个降温期中有三个降温过程中的热量绝大部分未回收,两个过程的热量进行了回收,其中焦炭的热量通过CDQ得到了有效回收,而烧结矿、球团矿热回收效率低;冶金渣的热量几乎未进行有效回收。整个流程中近70%的能源处于散失状态。 ; 从焦炉能源平衡看能效: 按年产焦炭120万吨/年计算。配煤水份下降4%(11%→7%),少产生废水6.5万吨/年,降低废水处理费用65万元/年;扣除煤调湿本身能耗,少消耗高炉煤气8000万m3/年,降低费用800万元/年,(煤调湿利用烟囱余热2200亿KJ/年};干熄焦回收焦炭余热发电1.08亿度/年,5400万元/年;上升管余热按50%回收,2170万元/年;总计每吨焦降低成本70.3元。 生产1吨焦炭消耗的热量相当于113kg标准煤,2009年我国共生产3.45亿吨焦炭,共消耗3899万吨标准煤热量,其中,废气从烟囱带走746万吨标准煤热量,荒煤气带走1248万吨标准煤热量。 ;;蒸馏采用正压工艺,温度曲线如下:初冷预冷脱硫预热硫铵终冷洗苯加热温度曲线(加热冷却超100度耗69吨蒸汽); 从能源转化功能的角度,系统分析钢铁流程中的碳素流代谢过程:冶金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有效能量仅占28.3%,而转化为余热余能的占71.7%,达到14.34 GJ/t钢材,折合490kgce /t钢材。; 过去,国内钢铁企业关注工序能耗的下降,特别是一、二类载能体单耗的下降,也关注了过程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但在余热余能的高效转化、余热余能回收的高效利用方面关注度不够,潜力依然很大。 ;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流程功能价值的提升和能质、能效的提高。;(一)钢铁工业是流程工业,其特征: 1、生产原料处理量大、过程连续、产品品种相对稳定、工艺流程基本不变,但工艺参数多变。其产品通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量、成本”取胜。 2、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高效运行是企业实现低成本的关键。流程高效运行表现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稳定有序、连续紧凑、高效转化、耦合匹配”。 3、目前流程工业均存在能耗高、成本高、污染重、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特点。对流程产业功能多样性、目标多样性、价值多样性及工艺过程能质转换价值认识不足,远末开发。物质流基本处于有序,能量流、信息流远末有序。是这一状态的根本原因。;4、流程工业物质流是增值过程,能量流是耗散过程,能量流价值的开发在于防止和减少能量的衰变和贬值。这是节能的意义所在,亦是社会能源危机的根源。 5、流程工业的内循环度表现在物质流的资源再利用及物质 流增值能力和环境价值;表现在能量流的回收再利用能力和能量效率。 6、流程工业能量流的高效运行有量的平衡,更有质的效率及能量、能质、能级、时间、空间和用户的耦合匹配。 7、流程工业的能源效率要对工艺过程进行系统优化、协同优化,追求系统能效。要对工序间能源介质进行网络优化、集成优化,追求集约能效。做到:能质级匹、等效替代、梯级利用、藕合匹配。;8、流程工业的物质流是从无形到有形,能量流是从有形到无形。对他们的有序运行必须靠信息流的可视化、智能优化和智能控制来保障。 9,流程工业过程均由“三传”(传质、传热、传递动力)一反”(反应器)物理、化学工程装备组成。流程是否高效、有序、稳定,决定于这“三传一反”装置的高效优化和开发、决定这“三传一反”装置的信息受控和匹配运行、决定于这“三传一反”装置是否清洁和高效。 基于对流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