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的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猝死的诊断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心音无、大动脉无; 心跳呼吸停止;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心跳停止3秒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晕厥 心跳停止15秒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 ----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1-2分钟 ----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 A.保持气道通畅。 C.胸部挤压。 B.人工呼吸。 A.保持气道通畅。 C.胸部挤压。 B.人工呼吸。 意外发生地点 发生的事件 受伤人数、情况 已经给予伤病员何种救护措施等 C — 胸外心脏按压 A — 打开气道 B — 人工呼吸 早期心脏电除颤 电极板位置: 右手APEX放置于患者左侧,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 左手STERNUM放置于患者右侧,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3肋间 CPR四个步骤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心脏电除颤 2010心肺复苏方法 拍打双肩,耳边呼唤 如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婴儿拍打足底观察有无反应 呼救并拨打120或指定人打求救电话。 表明(我是急救员) 的身份,寻求帮忙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2012心肺复苏方法 一手的鱼际处紧贴在按压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双臂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压下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反复操作,频率大于100次/分钟。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与2005主要变化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一个循环为30:2。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 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配合 单人CPR 30:2 双人CPR 成人 30:2 婴儿/儿童 15:2 错误的手法: 仰头举颏法 判断呼吸,若无自主呼吸,则进行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等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面色转为红润 双侧瞳孔缩小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确定病人已死亡。 ③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抢救成功后将伤者复位到复苏体位等待120急救车的到来 婴儿: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开放气道之前清理口腔 方法:仰头举颌法 下颏、耳垂 、地面呈90度 不仰头推举下颏法(下颚推前法) 若呼吸心跳存在,仅为昏迷,则摆成复苏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捏紧鼻孔;包严其口唇;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 吹气时不能漏气 连吹2次,胸部隆起 注意事项 口对鼻呼吸 口对口鼻呼吸 * 第二十一中学 李继平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外 猝死人员有35 – 40 % 如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 心室颤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