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写说明
这本是兴趣特长类校本教材,教材的编写旨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兴趣特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学校为主阵地,创新校本教育的工作形式,丰富学校教育载体;在生活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其在今后的选择中正确把握方向,适应社会的变化。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般遵循内容上的简单易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药食同源』这一孕育中国医学逻辑理论的饮食文化思想,它不仅能维持生命延续保养身体健康,更能达治到疗的目的中国人充满饮食智慧,讲究“药食同源”的养生概念,所谓“药食相配,食借其力,药助食威”,指的是不同药理的佳肴又有不同的效性。饮食养生讲究荤素调配、五味调和、饮食有节、烹调有方、四时忌宜等原则。中国所谓『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养』,乃表示「人民以饮食维持生命延续」「人以饮食供养五脏六腑」之意。人类若丧失饮食能力则身体将受损害,因为饮食与医疗同样对人体持有治愈能力。 『药食同源』这一孕育中国医学逻辑理论的饮食文化思想,早以深深渗透进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心底,它不仅能维持生命延续保养身体健康,更能达治到疗的目的。饮食疗法,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合理的膳食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简称“食疗”。中医的食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中,食疗的理论与实践都在不断发展。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水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健康长寿也随之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目标之一治疗疾病的手段是大量的使用药物,但是,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之中始终困扰着每一位医生和患者.具有治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药食同源话食疗
第一节 高血脂应如何饮食………………12
第二节 高血糖应如何饮食………………15
第三节 高血压应如何饮食………………21
第四节 老年养生……………………… 26
第三章 女性的饮食疗法……………………27
第一节 防止乳房痛的饮食疗法……… 27
第二节 痛经………………………………28
第三节 女性养生……………………… 31
第四章 健康饮食………………………… 33
第一节 一日三餐的搭配……………… 33
第二节 有效保护胃肠道的食疗……… 36
第三节 芋头的食疗作用……………… 44
第一章 药食同源话食疗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是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的物质基础,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必需,两者同属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们用“药食同源”四个字来揭示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药食同源”就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古人认为药与食物同起源於一个根源。《皇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无味。”提出了谨和无味调阴阳的观点,记载「酸、甜、苦、辛、咸」五味调和之摄取至使人民百姓保持身体健康。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我国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传统中医学认为食即是药,或者说相当于药。 因为它们同源、同用、同效。食物的性能与药物的性能一致,包括“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内容,并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传统中医食与药并没有明确界限,因此药疗中有食,食疗中有药。 药食同源,源远流长。据资料记载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逐渐把一些天然物产区分为食物、药物和毒物。 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烹饪技术逐渐形成,出现了羹和汤液,发明了汤药和酒,并进而制造了药用酒。制酒技术推行而产生的醋、酱、豆豉、饴等,丰富了医药内容。周代已经有了世界最早的专职营养师——食医,《周礼》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山海经》载有食鱼、鸟治病的内容。战国时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它不仅奠定了食疗的理论基础,而且收有食疗方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收有许多药用食物;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有“猪肤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疗方剂。唐代是我国食疗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解“食治”篇,是现存最早的中医食疗专论,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食疗、食药结合的理论。他在《千金翼方》中强调:“若能用食平疴,释情谴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生之奇法,积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宋、金、元时期,食疗理论与应用有较大发展。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食治论”记载了28种疾病的食疗方;《养老奉亲书》记述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