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 玉器和玉文化常识
摘编自白描:中华玉文化与中国当代玉器市场
详见“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安全网址)
/j_news/content.asp?id=368
玉的颂歌
玉石的美在于它的细腻、温润、纯洁、含蓄、优雅、光芒内敛,蕴含丰富,所以它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品格的一个象征。东汉许慎说玉有五德,孔子说它有十一德,管子说它有九德。所以,我们中国文字里边以玉为偏旁的字有500多个,含玉的词有100多个,基本上是没有贬义词的。所以几千年来,玉就成为一切很好的、圣洁的人或者事物的形容或比喻,古代有讲“君子比德于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但是从唐代以后,玉就成为一个把玩的东西了,到宋以后它又进一步被商品化。尤其是今天,在市场的环境下,我们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被消解、被庸俗化、被功利化,精神的含量是越来越薄,文化的灵魂越来越显得苍白。
中国玉文化传统的主脉
在中国汉字里边,有两个偏旁部首组成的字非常有意思,一个是“示”字旁的,一个是“玉”字边组成的字。在我们现代社会里面,有好多同志把玉字这个偏旁都读成王字,实际上在我们的传统字典里面叫斜玉边,不是王字边。这两个字很有意思,这两个偏旁组成的字在现代汉语里面几乎找不到贬义词,它都是和我们应当遵奉、崇敬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斜玉旁组成的字更是神奇,它很多都很有意思,都是和非常美好的事物关联着的。据专家统计,以斜玉边组成的字达到500多个,而以斜玉边组成的成语或者词语已经达到1000多条,大家可以看看,这是我收集的部分含“玉”的一些词语或者是词汇,都是形容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比如说“玉容”、“玉颜”、“玉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等。
唯一延续不断的珍宝文化
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上,有两种器物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家的地位上它非常重要。一种是玉器,一种是青铜器,这两种器物都是中国的特产,别的国家没有,虽然有的国家产玉,但是在玉器雕琢上非常落后,更没有形成玉文化的体系。这两种器物(玉器和青铜器)并列为国之重器,但是在夏、商、周三代,发展到了鼎盛之后,到秦汉随着铁器的出现,青铜器的地位慢慢地从国之重器退却了,青铜文化也随之中断。但是玉器和玉文化一直延续下来。玉器和玉文化一直贯穿下来这个现象,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一个独有的现象,而中国玉器和玉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当中也是一个独有的现象,它是中国的特产,外国没有的。它是一个独有的文化形态。
玉器和国家的典章制度联系在一起
玉很美。我们大家都喜欢,懂不懂玉的人见到玉都喜欢,他的心会怦然而动,这是浅层次的原因。还有深层次的原因,玉器和国家的典章制度是联系在一块的,它和我们民族的宗教信仰联系在一块,它和人物内心深层,甚至是和潜意识当中的一些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块。所以,这是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华玉文化在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构成系列当中,一直是一条主脉,我们中华文化有很多支脉和分脉,但是玉器和玉文化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脉。
玉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玉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玉器制作、应用,中国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的认识截止到现在还是很有限的,现在这个问题并不不是很清楚,我们的认识是随着考古的发现不断地发展而往前推移的。过去,我们说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玉器制作的历史也差不多也是五千年,后来我们发现了良渚文化,就是在江苏太湖周边地区,也涵盖了上海、浙江周边的一些地区,距今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三百年前左右的这段历史,在发现了良渚文化以后,我们把玉文化的历史确定为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后来我们又发现了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的地带在现在的东北地区,以内蒙赤峰地区为中心,辐射到河北北部,陕西北部等很多地方,以及辽宁和内蒙的交界处。我们发现了红山文化以后,考古学界确定为五千年到六千年的历史。
珍宝玉器发现的过程
1976年在内蒙古翁牛特其三星他拉村,一位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偶尔挖出来一个像铁钩子一样的的东西,他也没在意,就给小孩子玩,后来才知道是一块玉器,而且是一块很大的玉器,因为在内蒙古地区文物普及的程度还可以。发现是玉器之后,这个农民就交给文化管区的一个干部,他就奖励了这个农民30块钱,就把这件玉器收藏起来了。一直到了1982年,在辽宁省一个和内蒙古交界的地区,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墓葬和祭祀坑,其中一个墓葬在墓主人的胸口上发现了两间制作非常精美的玉石,经过专家考证,这个是距今六千年的红山山民雕琢的玉器,很珍贵的一个东西。这个消息传来后,那个干部他想到了以前那个农民交给他的东西是不是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于是他把它拿到北京,请一个老先生鉴定,这位老先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的会长苏秉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