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诗词 的文化解读 讲授 胥洪泉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引言 中国古代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唐诗宋词元曲,历代吟诵不衰,印行不止。阅读欣赏古代诗词,难的不是字词,读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辞书;难的是不懂古代的文化常识,有的古代文化常识就是工具书也查不到。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讲的专题名为“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解读”。 先读下面的三首诗: 1.王维的《竹里馆》有两个较难的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篁:竹林。 啸:《辞源》:“啸,嘬口出声。”《说文解字》:“啸,吹声也,从口肃声。” 《诗经·江有汜》:“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郑玄《笺》云:“啸,蹙口而出声也。”许慎说“啸”是用口吹出声音,重在注意发声的气流;郑玄说“啸”是撮口而发出声音,重在指出发声的嘴形。根据两人的解释可知:啸,指撮口发出清越而悠长的声音。正如西晋成公绥《啸赋》所云:“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啸,其实就是今天的吹口哨。 啸是魏晋名士风度的标志之一,阮籍、陶渊明等名士都会啸。 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登东皋以舒啸。” 高中语文课本把“舒啸”解释为“高歌”,不准确。 2.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没有难懂的字词,但有不好理解的文化常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说西湖六月的风光,不与四时(即四季:春、夏、秋、冬)相同,那么,六月属于哪一时呢? 古代一年有四季、五季两种分法。分四季,每一季中的三个月可分别冠上“孟”、“仲”、“季”三字以为称呼。分五季,是从四季中的夏季又分出一季的结果。具体说来,是将夏季中的季夏之月(夏历六月)这一时段分出来作为一季,是为“季夏”(季夏被分出之后,夏季就只包含孟夏、仲夏两个月)。如此,五季即为:春季、夏季、季夏、秋季、冬季。五季之分,跟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有关。 五行与五方、五声、五季相配表 3.再看李白的《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这首诗生发出两个常用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外国人不懂“骑竹马”这种游戏,把“骑竹马”翻译为“踩高跷”,很是滑稽。 一、利用对仗识字。 古人特别重视对仗的训练。诗歌特别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偶对,骈文也讲究对仗。 鸡冠花 狗尾草 孙行者 祖冲之 (胡适之)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菜,上七刀下八刀。 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蚓蛙鸣草地,满天笛韵鼓声。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回目: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沉:深。如:沉思,沉痛,深沉。 塘:水池。坳:低凹的地方。 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池塘:水池的堤岸。 塘:堤岸、堤坝。 李白《静夜思》通行文本: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原始文本: 床前看月光,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