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磁记录装置中磁头与磁盘的间隙也称为平均飞行高度通常介于25nm~76nm,而两表面的相对运动速度为3m/s~30m/s。显然.它们之间的接触与随之而来的摩擦磨损是难以避免的,从而严重影响磁记录装置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因此,纳米摩擦学研究是发展高密度磁记录装置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磁记录装置中.硅材料的应用日益普遍,这是由于硅材料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制造有利于器件微小型化,而且成本低廉。因此硅材料的微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分子膜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 * 有序分子膜是覆盖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排列有序而结构致密的单分子层,或者由若干单分子重叠而成的多分子层膜。通过制备方法可以改变有序分子膜的组成结构,它提供了一种依靠表面分子工程来控制摩擦学性能的途径。目前,有些分子膜应用较多的主要是:LB膜和自主装膜(SAM)。 * * 作为硬磁盘的润滑剂,在硬磁盘磁记录介质表面涂上一层厚度约20nm,硬度极高的碳膜或金刚石膜保护层。再在其表面利用LB技术制备一层厚度为1nm~10nm的全氟聚醚(PFPE)润滑膜,从而改善磁盘与磁头的摩擦磨损性能。 * * 虽然纳米摩擦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它已经取得良好的进展,而且必定会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纳米材料自1984年诞生以来,其应用远落后于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的完善和微观摩擦学的发展,,发现纳米技术可以使许多传统产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把纳米颗粒或者纳米材料添加到传统材料中,可改进或获得一系列特殊功能和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改进并不见得昂贵,但却使产品附加值更高且更具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 * 综上所述,纳米摩擦学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摩擦学的宏观研究直接面向机械产品性能提高,因而仍然是本学科现阶段主要研究领域。随着纳米摩擦学的深人发展,并实现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必将促进摩擦学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潜力。 * * 谢 谢。。。 * 在当代科技领域中,人们普遍认为,9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纳米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思路新突破。早在1955年,设想可以制造比常规的机器更小的机器,这样可以缩小生产装置,以致最后人们可以按人的意志来操控原子。随后,学者们认真的考虑了这个想法,从模拟活细胞中生物分子的研究开始,并且定义了纳米科技。纳米机械学是现代机械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追求制造出尺寸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完善的微型装置。然而微型机械不可能是传统机械简单地几何缩小,这是由于结构尺寸微小型化以后,构件间的几何误差、接触摩擦等以及所受的几何力和表面力的相对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在诸多研究微型机械的各个方面里面,其中纳米摩擦学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 1955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P.Feynman提出纳米机械学的设想。 * 极压添加剂:能和接触的金属表面起反应形成高熔点无机薄膜以防止在高负荷下发生熔结、卡咬、划痕或刮伤的添加剂。 * 本章将从原子、分子尺度上讨论极光滑固体表面在不施加液体润滑介质条件下的干摩擦特性和机理,包括洁净表面以及经表面处理或被污染而形成固体膜的表面。 摩擦副指的是,该元件的工作是两个零件的相对滑动,它们的摩擦产生摩擦损,产生热、液体泄漏及其他现象。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产生摩擦而组成的一个摩擦体系。 * 犁沟效应:硬金属的粗糙峰潜入软金属后,在滑动中推挤软金属,使之塑形流动并梨出一条沟槽。犁沟效应的阻力是摩擦力的组成部分,在磨力磨损和擦伤磨损中,它是摩擦力的主要分量。 * * 根据根据Frenkel-Kontorova模型,摩擦系统的能量方程为: (ν2(q)≡∑νa(q一qj),这里νa(q一qj)为下表面即刚性固定表面上第j个原子对上表面原子作用的能量。) * * 对于原子运动只有一个自由度的一维摩擦系统,经推导有下列关系 这里,k1为粘着强度;l为两个相邻原子的平均距离。 * * 图3-7 一维摩擦系统分区图 研究证明,前式描述一维摩擦系统中,原子非绝热运动出现在k1=0.14附近, 此称为Aubry转变点(下节讲述),用kc表示。通过动能传递分析,得出一维摩擦系统摩 擦分区图,如图3-7所示, 图中纵坐标P(0)为与滑动 速度有关的参数。由图可 知,超滑现象存在于低粘 着强度和高滑动速度范围。 * * 对于原子多维运动系统,超滑更容易形成,这是由于原子可以在空间多自由度运动而具有柔性的缘故。 二维摩擦系统的超滑现象可以用图3-8来简单地说明。如图,假设下表面的原子对称地按正方形晶格排列,如果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课件.pptx VIP
-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共29张PPT).pptx VIP
- 铝方通吊顶施工技术交底.pptx VIP
- DB23T1501-2013 水利堤(岸)坡防护工程格宾与雷诺护垫施工技术规范.pdf VIP
- 华为极简站点解决方案opm200.pdf VIP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下载.doc VIP
- MD290系列通用变频器简易手册.pdf
- 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控制卡.doc VIP
- 2021电力建设工程劳务定额计价清单.pdf VIP
- 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河北卷).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