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_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学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
⑴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⑵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⑶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本节结构:)
男子: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近代服饰 女子: 旗袍
特点: 多样化、地域性差别大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和连衣裙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物
质 现代服饰 “文化大革命”:国防绿军装和中山装
生 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由封闭走向开放
活
和 中国饮食文化: 发达,四大菜系影响大
社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传入,西式糖果
会 西方饮食传入 糕点和饮料备受欢迎
习
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引入百姓餐桌,西
俗 菜西点成为饮食组成部分
的
演进特点: 城乡差异大;北方以四合院为主
变
居室建筑的演进 传入: 首先出现在租界迁 西式住房传入
影响: 中国居室建筑呈现中西合璧特征
婚姻风俗: 婚姻自主、礼俗删繁就简
习俗风尚的变革 丧葬礼仪: 趋于简化、带有强烈西方色彩
其他风俗: 变化大、呈现新旧并存特点
(一) 服饰的作用,变化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作用之外,还有时代特征。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饰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
2、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表现:⑴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 (新式与旧式)
?
⑵ 第二个阶段——1949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
⑶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从封闭走向开放。
??
(二) 中国饮食文化享誉世界。
1、四大菜系、特点
?
四大菜系 代表区域 口味特点 鲁菜 山东(济南、胶州) 清香、鲜嫩、味纯 粤菜 广州、潮州等地 鲜、嫩、爽、滑 川菜 四川(成都、重庆) 味浓、重辣 淮扬菜 扬州、淮河流域一带 清淡、味甜 ?
?
?
?
?
2、西餐传入时间、原因、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
★3、区别: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
(三) 居室建筑
★利用下列图示掌握居室建筑演进的过程和特征。
传统 中西合璧 完全欧化
1、中国居室建筑演进的过程
传统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