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着梅花定说君 —— 林逋在梅花审美认识中的意义 孤山梅景 孤山,在今杭州西湖北面湖中 。孤山梅花始盛于中唐 ,有梅株遗传至宋初。林逋生前孤山隐所植梅不多,整个北宋时期孤山梅花分布也极有限。南宋孤山皇家园林植梅盛极一时,凉堂、西村植梅都有数百株。 元初孤山梅株被毁,元顺帝至元五年江浙儒学提举余谦修葺林逋墓 ,建亭植梅以为纪念 , 奠定了后世林逋遗迹纪念性植梅的基本格局。林逋植梅三百六十株的说法出现于万历年间,应是基于元明以来林逋墓地植梅规模的一种想象,没有史实依据。 白居易咏梅 唐代孤山这里的梅花便已称胜,明人已注意到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 写及孤山梅花:“ 二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 唐穆宗长庆二年 (822)秋至四年秋,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此时孤山与吴山伍相庙两处已成杭城春游赏梅胜地。这是现存文献资料所见最早的孤山梅花记载。但白居易之后,再也未见有唐人提及此景,可见盛况维持时间不长。 林逋孤山八梅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湖水倒窥疏影动, 屋檐斜入一枝低。—— 《梅花》 雪后园林才半树, 水边篱落忽横枝。 ——《梅花》 赏析 1.疏 为什么是“疏”,而不是繁枝?繁花满枝不是也很美吗?但那是生命旺盛,是生气蓬勃的美,而“疏”,则是稀疏,是生命在严酷环境中的另一种美。在“众芳摇落”时,“疏影”被表现为一种“暄妍”,一种鲜明。如果把梅花写得繁茂,不但失去了环境寒冷的特点,而且失去了与严寒抗衡的风骨,更重要的是,忽略了以外在的弱显示内在的强的艺术内涵。 2.影 为什么是“影”?为什么要影影绰绰?要淡一点淡才雅,淡雅,淡和雅是联系在一起。而雅往往又与高联系在一起,故有高雅之说。让它鲜明一点不好吗?林和靖另有梅花诗曰:“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太鲜艳、太强烈,就可能不雅,变得俗了,只有清香才是俗的反面。 雅不但在“影”,而且在“疏”,这里渗透着中国古典的美学趣味。 3.为何是横斜 “横斜”与梅的曲折虬枝恰相符,林和靖抓住了客体的重要特征。但横斜的并不是只有梅花。据《王直方诗话·二十八》记载: 王君卿在扬州,同孙巨源、苏子瞻适相会。君卿置酒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咏杏与桃李皆可用也。”东坡曰:“可则可,只是杏李花不敢承担。”一座大笑。 “疏影横斜”和“暗香浮动”写的已经不纯粹是植物,诗人把自己个体的淡雅高贵气质赋予了它,成为诗人高雅气质的载体。 4.水 为什么水一定要清而浅?“清”已经是透明了,“浅”,就更透明。(深就不可能透明了)。“疏影”已经是很淡雅的了,再让它横斜到清浅透明的水面上来,淡雅就更为统一和谐了。 “影”字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它可能是横斜的梅枝本身,更可能是落在水面上的影子。有了这个黑影,虽然是淡淡的,但是水的透明,就更显然了。 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七:“陈辅之云: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殆似野蔷薇。是未为知诗者。予尝踏月水边,见梅影在地,疏瘦清绝,熟味此诗,真能与梅传神也。”意象组合达到如此和谐,才构成了“高洁”的风格。 5. 暗香与月 “疏影”句侧重于白天目之所见, “暗香”句侧重于夜晚鼻之所闻。“月黄昏”提示了视觉的模糊,从而突出了嗅觉的精致。 昏黄朦胧的月光下,诗人梅边徘徊,此时诗人的注重点从视觉转到了嗅觉,而这时的香气却是暗香,加上“浮动”一词,更使香气显得隐隐约约,如有若无。 新审美意象的确立 可以看出,林逋发现了梅花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 “枝”“影”美 , 从而梅花的清峭疏瘦美得以完整地确立; 在林逋那里 , 梅与 “水”“月”成了一个经典组合, “水”“月”皆为梅花 “表德”; 而林逋以隐士心性咏梅 , 开创了咏梅重在品格立意的新境界。 “疏影横斜” “水月梅” “处士梅” 从花到枝 咏梅诗始于六朝,到林逋之前,诗人写梅普遍地从色、香两方面咏梅 如:偏疑粉蝶散,乍似雪花开。(江总《梅花落》) 映日花光动 , 迎风香气来。 (陈叔宝《梅花落二首》其一) 只言花是雪 , 不悟有香来。(苏子卿《梅花落》 ) 雪含朝暝色 , 风引去来香。 (李峤《梅》 ) 朔吹飘夜香 , 繁霜滋晓白。 (柳宗元《早梅》 ) 南朝的咏梅诗以何逊的《咏早梅诗》最为有名,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唐朝以齐己《早梅》最为有名, “万木冻欲折 ,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 , 禽窥素艳来。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电子政务云实施方案要点分析.pptx
- 辽宁二建继续教育必修课程讲义习题要点分析.docx
-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要点分析.doc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之基于GPRS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要点分析.docx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稿要点分析.doc
- 辽宁辽阳九中七级政治课件:3.6.2《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新人教版下册)要点分析.ppt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分析.doc
- 辽宁省2016中考化学考点聚焦第2讲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要点分析.ppt
- 辽宁省2016中考化学考点聚焦第17讲溶液的浓度课件要点分析.ppt
- 辽宁师范大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要点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