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归纳总结介绍.doc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归纳总结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五禽戏:鹿、虎、熊、鸟、猿(最早的康复护理方法)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丹溪(滋阴派) 朱丹溪创立了“相火论”,在护理上创作了滋阴降火法。 李杲《脾胃论》提出了“安养心神,调治脾胃” 孙思邈《千金方》: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婴幼儿护理保健、葱管进行导尿、蜡疗、热熨法 《诸病源候论》:中风、淋证、温热病;外科(“金疮肠断侯”肠吻合术后的饮食护理);妇科(妊娠期、乳痈护理);儿科(晒太阳)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猪胆汁灌肠、自缢急救法、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明清钱襄著中医护理第一部书《侍疾要语》 现存第一部完整药膳食疗:宋元时期《饮膳正要》 《内经》养生:顺四时,适寒温;节饮食,调脾胃;和喜怒,养心神;慎起居,勤锻炼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恒动观念、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中医护理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979年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护理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护理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6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中医护理鼎盛时期: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 正护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护原则: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四诊:望(全身、局部)、闻(声音、气味)、问、切(触摸按压) 消:上,肺;中,胃;下,肾 ☆辨证的总纲:八纲辨证(表里-深浅、阴阳、寒热、虚实) 阳肾阴虚—热证;邪气盛—实证;正气衰—虚证 体质 构成:形态结构(最先显现)、生理功能、心理状态 标志: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功能水平、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 特点: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稳定性、可变性、普遍性、全面性、复杂性、连续性、可预测性 差异的决定因素: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特征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 影响因素:先天(基调)、后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劳逸所伤、饮食、情志、疾病、针药、年龄) ☆分类: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 体质 体质特征 性格 因素 用药 平和 匀称、 舌淡红、 开朗随和 先天、后天好 权衡 气虚 乏力、少神、脉弱、胖瘦 喷嚏、清涕 内向、胆小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补气培元 健脾:粳米、山药、香菇 阴虚 瘦长、面红、失眠 舌红、便秘、脉弱 急躁、活泼、外向 早产、大病 甘、咸寒;清润 保阴潜阳:芝麻、鱼类 阳虚 肥胖、掉发、畏寒 舌肥、脉沉 沉静、内向 调养不当、房事不节 益火温补 壮阳:狗肉、鹿肉 气郁 偏瘦、惊悸 脉弦、没食欲 内向、犹豫多疑 情志所伤 疏肝 消食、醒神、解郁、行气:小麦海带、萝卜、山楂 痰湿 肥胖、痰多 胸闷、苔滑 温和稳重、忍耐 过食肥甘 健脾 补脾胃,、化痰祛湿:粳米、薏苡仁 湿热 面垢油光、痤疮 苔黄、脉数 急躁易怒 久居湿地 清热利湿 清热化湿:薏苡仁、莲子、茯苓 瘀血 偏瘦、面暗 健忘、瘀斑 急躁易烦 久病血瘀 疏利血气 活血化瘀:山楂、黄酒 特禀 过敏、遗传病 畸形、 增强免疫力:黑木耳、人参、木瓜汁 偏阳质者耐寒;风邪伤肺;暑热邪伤肺胃、肝肾阴;寒邪伤脾肾阳;湿邪伤脾阳。 质化(从化):阴虚阳亢+邪=热化;阳虚阴盛+邪=寒化;津亏血耗+邪=燥化;气虚湿盛+邪=湿化 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针药用“度”:中病即止。 针灸宜忌:瘦长—少用温灸,肥胖—温针艾灸 四气(四性):寒热温凉 凉寒(清热泻火、解毒):苦瓜、白萝卜、绿豆、黄瓜、豆腐 温热(温阳散寒):葱蒜、桃、肉类 平性(营养保健):五谷杂粮 五味:辛甘酸苦咸 辛(表):行气、行血——葱姜酒 甘(虚):补益、和中、缓急——瓜类、蔬菜 酸(虚汗、泄泻、尿频、出汗):收敛、固涩——橙子、乌梅 苦(热、湿):清热、泻火、降气、解毒、燥湿——苦瓜、茶叶、醋、花草茶 咸(痰核、痞块、热结便秘、阴血亏虚):泻下、补益阴血、软坚散结——海带、盐、紫菜 淡(水肿、小便不利):渗湿、利尿——薏仁、扁豆 ☆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饮食有节,实时定量;合理膳食,不可偏嗜;重视脾胃,注意卫生;辩证施治,相因相宜(时、地、人) 药膳 应用原则:因证用膳,因时而异,因人而膳,因地而异 注意事项:食物与药物的配伍禁忌;水肿(清淡少盐);高血脂(忌高脂肪);糖尿病(慎淀粉、糖类) 作用 药膳 解表类 发汗、解肌、透疹 生姜粥;防风粥 清热类 清热祛火、凉血解毒 蒲公英、竹叶、西瓜、苦瓜 泻下类(攻、俊、润) 便秘、积滞、水饮、实热内结 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